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外、校外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观念上已经不再把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仅仅看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将它视为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就足以说明问题。实践表明,只要按照计划和要求切实开展好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而不流于形式,那么它们便会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它的性质、功能,以及与数学课堂教学和其他课程的关系等都有了新的认识,课外活动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课外活动的意义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角度看,《课程标准》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数学课外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别的学科呈现出沟通融合的趋势。例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高中阶段至少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并且要求将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去开展。
但是,我们这里谈的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而是指学校或教师自主开发的内容,是学生在规定的课时之外开展的活动。
(一)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他们道德素养、完善人格;有利于他们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二)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把数学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看作学习活动方式的话,那么活动中学习的内容就不应当是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适当超出《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可以是以数学知识为主,渗透生活常识、生产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体。同时,内容的确定应体现数学特色、突出数学应用、数学文化以及实践性、现实性,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为了确保学习内容符合上述要求,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设计安排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的活动,使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都有别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体现自己的特色。
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数学课外阅读,开辟数学园地,开办数学小报,举办数学竞赛(包括趣味数学竞赛),举办数学游艺会(包括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制作数学教具,搞社会调查,小课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或数学作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等等。
(三)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www.zuozong.com)
(1)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开辟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把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活动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
(2)形式多样,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按照一般要求开展活动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色,确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防止活动千篇一律。
(3)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活动要注重实效,确保质量,防止搞形式,走过场。通过活动,要力争让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或社会都能从中受益。
(4)争取多方支持。活动前应做好准备或筹备工作,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争取学校、社区以及社会各界对活动的广泛支持。在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同时,要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5)恰当地把握好活动的次数和时限。应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避免贪多求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防止活动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产生冲击。
(6)突出数学特色。在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完整性、实践性的同时,更应重视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在活动中的贯穿渗透,要始终以学数学、用数学为主线开展活动。
(7)坚持节约办事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在确保必要开支的同时,反对铺张浪费、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
当然,数学新课程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绝不止上述这几种,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社会进步的数学课外校外活动等待着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去发掘、去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