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认为先进的东西,未必是人类的最新发明,而是在历史基础上的升华。人类自认为最美好的东西也未必是新的创造,而是在审美理念基础上的升华。陕北人看似落后的饮食习惯,却契合了人与自然相依相生之道,这是现代所缺少的,而这种饮食习惯已日益成了时尚、健康、先进的饮食理念。
首先,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山野菜文化契合自然之道、人文之道。中国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建构了中国人的哲学体系与话语路径,养生理念便已在《黄帝内经》等医药典籍中广为流传。在宋代更是兴起了素食主义。现代对自然的回归是中国人思索自然的结果,也是文化积累的中国印记。山野菜文化是自然精神与人类习性的发展,具有时代效应。
其次,这是中国人勤俭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古代由于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因此蔬菜成为民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山野菜在饥馑年间自然成为老百姓饮食的主要部分,岁月变迁,但这种食用山野菜的本性依旧完整地保留下来,不仅因为山野菜是一种食材,更因为山野菜已经成了一种饮食习性。
第三,这是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族价值观。游历在外,不变的是乡愁,不舍的是故乡,甚至被故乡养大的胃。山野菜中蕴含的是满满的故乡情谊,是不变的故土记忆。
人类最初从自然索取,最终必然也要回归自然,这是万物循环所遵循的规则。所谓归依自然,不外乎两种解释,一是身体上的归依,指的是依靠自身的运动锻炼和饮食上的营养搭配来确保身体的健康舒适。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能够不依赖药物而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是再好不过的。二是饮食上的归依。从饮食发展史的角度追溯,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实质暗含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现代的人们希望保持身体健康,且要求入口的东西天然无污染,能满足这个要求的食材,就是走进大自然可找到的山野菜。
饮食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饮食,故《汉书》谓“民以食为天”,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必须依食而得以生存、安定。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遵循着从开始寻找食物填饱肚子到温饱之后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再到富裕之时推崇营养之道,最后回归自然的轨迹。
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人们追求的是绿色有机蔬菜,对超市或者菜市场的蔬菜总是不太满意。担心因为环境污染,蔬菜生长不卫生。为了自身的健康,有条件的市民通常会选择无污染、纯天然生长的蔬菜。这恰恰符合了人类必然回归自然的理念。
为什么近年来韩国、日本的料理备受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崇尚自然原味。韩国泡菜驰名海外,销量惊人,很大程度上源于纯手工腌制,甚至不用烹煮,可直接食用,很好地保留了食物的原味和营养。日本的生鱼片也是回归自然的见证。
近几年,农村或者城市近郊的农家乐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人们住久了钢筋水泥,厌烦了城市喧嚣,想要在与大自然最接近的乡野村庄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泥土的芬芳,这已成为城市人的时尚。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最关心的是生态、环保、健康。在农家乐里,人们可以亲自动手采摘自己喜欢的蔬菜,这样既体验了自然的味道,又活动了身体。
陕北人一直有食用山野菜食的传统习惯,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据养生专家介绍,常食野菜的嫩叶、花瓣可使人健康长寿,体态轻盈。
陕北土地上生长的野菜或者树上的花叶,都是自然生长的,没有化学成分的干扰。因此由它们做成的饭食自然是健康美味的。(www.zuozong.com)
大多数山野菜食都具有明显的预防疾病、治疗普通病症和保健的作用。就拿榆钱来说,它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等功效。榆钱可以生吃,可以拌到稀饭、米饭里面吃,这样的吃法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榆钱的营养。
槐花味道甘甜,本身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就很高,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地软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富含矿物质及蛋白质,还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食用有利尿、明目、助消化功能,尤其是能清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地耳有“补心清胃,久食美色,益精悦神,至老不毁”等功效,可作为营养保健食品。
沙盖具有食用、药用、饲用和固沙的价值。沙盖的嫩叶含有糖、蛋白质和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铁、铜、锌及钙,还有多种维生素及粗纤维。沙盖的叶子具有解酒、解毒、治疗肠胃胀气、消化不良的功效。其根具有止咳、清肺的疗效。它是内蒙古及沙漠地区经常食用的中草药,并被收录在《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里。
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农村人通常用它来治疗肠炎、痢疾等病症。如果被蚊虫叮咬,无名肿痛,也可将马齿苋捣成碎末,敷在伤口处,冰冰凉凉的立马见效。
苦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多年生野生蔬菜,多吃苦菜对人身体是有极大好处的。苦菜有开胃、助消化的功效。不管是凉调,还是炒、煮、熬都是经典的时令山野菜食。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人体需要的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而且还具有清热解毒等医疗作用,可以防治贫血、消暑保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防治癌症等。用苦菜做成的包子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适用于虚弱咳嗽、菌痢、喉炎、体虚乏力等病症。
小蒜味辛,性温,适用于脾胃虚寒、吐泻、腹痛、毒虫咬伤、食积。《名医别录》《千金食治》《湿疹本草》等书都有对其医效的记载。小蒜与醋适量相配,煮熟淡食,可治心口痛;与小麦粉共捣成膏涂敷可治跌打损伤,其捣烂外敷可治痈、疽、疔、疖。由此可见小蒜的食疗效果是多么神奇。
苜蓿可强化体质并为身体解毒,可以用作利尿剂,可抗发炎、抗霉菌、降低胆固醇、平衡血糖,并且对贫血、关节炎也有所帮助。
蒲公英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消炎利尿等等,《本草经疏》《本草新编》《医林纂要探源》都有记载。
在中国,很早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利用饮食治病一直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和肯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孟诜的《食疗本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等医疗专著中都记载了大量的野菜及其医疗作用。
山野菜是自然馈赠我们的最好礼物,它不仅意味着与自然的亲近,更饱含着祖辈的养生之道、自然之道。如何与自然和平相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伤害,并从中得到帮助、受到教育,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生存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