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识:治疗师除知识外需重视常识

常识:治疗师除知识外需重视常识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健康、心理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外,治疗师还需要更多的比知识更重要的常识。这种判断的模式令人震撼,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在我们的国情下一般不太行得通,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大家称一个人为“书呆子”,是因为这个人基于固化的、片面的知识行事,而不懂常识,不懂常人之心。常识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在天人物我四个层面都有常识的巨大空间。常识是有时空限制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常识的范围和内涵是不同的。

常识:治疗师除知识外需重视常识

除健康、心理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外,治疗师还需要更多的比知识更重要的常识。一个人也许学了很多知识,可谓学富五车,但是却缺乏常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生活,可能他一直躲在书斋里,不问世事;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缺少在关系中的历练,活得太孤独,人生太单一;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他的学习太窄太专,不是一个杂家,社会上很多人谈的话题他丝毫没有涉及过。这样的人有知识,但做不了治疗师,更做不了全人关系的治疗师。因为常识的缺乏,他无法与人很好地交流,无法与来访者真正相遇,他永远停留在自己的知识框架里,自身已经是被束缚的人。

如果我们对常识下个定义,一般会说常识是基本的生活中的知识,具有众人皆知的特点,英语叫common sense,这个词的含义更广泛,也更有内涵。常识的含义首先不是知道,而是行为,你能不能按照你的常识判断做出行为。所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法律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合法,首先问一个正常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正常反应。这种判断的模式令人震撼,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在我们的国情下一般不太行得通,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大家称一个人为“书呆子”,是因为这个人基于固化的、片面的知识行事,而不懂常识,不懂常人之心。由此,全人关系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固然重要,他的常识判断力更为重要。一个人只有理解大家的理解,懂得大家的懂得,真正来自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他才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治疗师。如果你要帮助大多数人,但是你与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你说你伟大、超脱,但是却无法得到证明和认同,这样的伟大和超脱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所以,全人关系治疗师要对常识持开放态度,要随时关注常识,学习常识,积累常识,这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性的功课。常识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在天人物我四个层面都有常识的巨大空间。比如,在天的维度,你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基本知识吗?你知道那些所谓的大师们为何被大众追崇吗?你知道目前仍在风行的民间宗教崇拜吗?这些知识常常在书本上学不到,就算有谈及这些问题的少数书本也摆在书店的角落,少有人关注。又比如,在物的层面上,举一个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你自己会做饭吗?炒菜的不同口味怎么把握?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具体差异?时下人们怎么看待肉食和素食?这些你不看重的问题,可能对你的某位来访者却很重要。其实,来访者也是我们学习常识的渠道,如果在常识上能够沟通,达成理解和共识,你对来访者的生活风格建立了认同和共情,治疗也就容易实现了。(www.zuozong.com)

常识是有时空限制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常识的范围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常识也会不断变迁,这种变迁也常常与大众心理的变化有关,所以治疗师保持学习和更新常识,可以抓住当下人们心理的脉搏。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常识本身也是在关系中的,一个人群的常识与另一个人群的常识常常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同一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分享的常识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地震海啸发生时,一个西方的文明人还没有知觉,一个小地方的原始部落的人已经行动起来,跑到空旷地或海拔高的地方。你觉得他们神奇,他们却说这是他们的常识,根据一些预兆他们可以提前知道灾难的来临。所以,扩大我们的常识,到别的人群和民族中,与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和领悟他们的常识,正是一个治疗师升华自己的重要功课。这也是一种关系的创造和跨越,治疗师首先要成为一个不被局限的人,这样就可以解放更多的受束缚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