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鸟》触动心灵,泪水潸然;《中国历史之谜诠解》揭开谜团

《黄鸟》触动心灵,泪水潸然;《中国历史之谜诠解》揭开谜团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人的人殉都是屈肢葬。当时秦国忠良之臣奄虎等三人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作歌《黄鸟》以为纪念:交交黄鸟,止于棘。这首诗被抄写在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的入口处,读了让人潸然泪下。司马迁在《秦本纪》中也特意记录了这首诗,可见这确是一首好诗,同时,这从另一方面也正说明司马迁对从死者怀有同情之心。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圣人对人殉都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周墓无人殉”,至少说明周王室对其臣民还是有仁爱之心的。

《黄鸟》触动心灵,泪水潸然;《中国历史之谜诠解》揭开谜团

那么,“周墓无人殉”算不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呢?张天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谨慎的。诚然,从时间上看,周在商的后面,但是,在周的后面,而且就是在周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周原建立起来的秦王朝,恰恰在人殉方面也是十分凶狠的。这该如何解释呢?

在凤翔参观过秦公一号大墓,很多人亲眼看到了人殉的遗存。那是秦景公的墓,人殉186个。秦人的人殉都是屈肢葬。陪葬者像大闸蟹一样被捆梆起来,强迫饮毒致死。秦公一号大墓的底层排放着一只只木箱,全都是人殉的葬身之处。

比秦景公早84年的秦穆公死的时候,从死者177人。当时秦国忠良之臣奄虎等三人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作歌《黄鸟》以为纪念: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www.zuozong.com)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读这首诗,就好像在殉人的现场,听到了子车这样一位被称为“百夫之特”的忠臣押进墓穴时的哀号,看到了他吓得浑身颤抖的样子。这首诗被抄写在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的入口处,读了让人潸然泪下。

司马迁在《秦本纪》中也特意记录了这首诗,可见这确是一首好诗,同时,这从另一方面也正说明司马迁对从死者怀有同情之心。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圣人对人殉都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孟子曾引孔子的话来表示他自己的态度:“始作俑者,其有后乎!”

孔孟之道,说的就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也。据范文澜统计,仅《论语》一书记载讲仁的话,就在100条以上。“周墓无人殉”,至少说明周王室对其臣民还是有仁爱之心的。据司马迁记载,“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执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