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素养和国防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事关民族凝聚力、国家竞争力和全社会安危。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国防观念,帮助学生增长国防知识,还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国防教育意识
作为兴办教育的主体,各级学校及其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国防教育领导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少年军校建设为抓手的国防教育。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的战略围堵更加严峻。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认清“一日不备,会有亡国之恨;一日纵敌,便有数世之患”的隐忧,强化“有万分之一的危险,就要有万分警惕、万全准备”的观念,自觉接受和参加国防教育。
(二)课内课外结合,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应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策划,开展受学生欢迎的国防教育特色活动。
课内,应坚持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学校要组织各科教师,钻研学科教材,针对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蕴含其中的国防教育元素,确定知识点、教育要素以及渗透结合点。语文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的知识点进行适当拓展,增加诸如战争背景、人物生平、歌颂英雄的诗歌等;物理学科中,在“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中介绍神舟飞天、火箭军的情况;政治、历史教学中则注重加入时代性题材,体育教学中,通过队列练习,加强学生基本军事技能和纪律性培养等。
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着眼发挥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以活动为牵引推动国防教育落地。在中小学校开展“讲英雄故事、学光荣传统、做红色传人”读书演讲活动。组织开展“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暑期或寒假举办学生军事夏令营或军事冬令营,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增强他们从军报国的使命感;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打造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立开放共享的线上、线下合作平台,构建面向师生的国防教育大课堂;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设计富有兴趣的游戏,将国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实现润物细无声。(www.zuozong.com)
(三)纳入教学考评,增强教师责任感
教师既是国防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者,其国防教育素养高低决定着学生国防观念的强弱,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师教学考评内容,增强他们开展国防教育的责任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长大后矢志强国兴军。学校要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国防教育培训,利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国防素养。将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教学水平考核,将国防教育工作量化打分,激发教师开展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国防教育读本编写工作,扩大国防教育读物和故事丛书使用覆盖面。教师作为学校国防教育中坚力量,应积极发挥引导员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们热爱国防、崇军尚武的政治热情。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齐盛学校激励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语境下,以提高青少年综合国防素质为基本要求,着力强化育人功能,着力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学校国防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根据淄博经济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依托“互联网+”、微课等方式,开发《兵味成长——少年军校国防教育课程》,增强学校国防教育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在育人机制的创新中提升国防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教育手段的创新中强化国防教育实效。
(四)建设少年军校,提升军训标准质量
少年军校是开展国防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与重要载体。学校可以把“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少年军校”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将国防教育与德育、团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展板、陈列武器装备的国防教育展室、班级里张贴的英雄人物简介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军事文化氛围。成立少年军校军体拳社、红歌表演队、行进打击乐等特色社团,激发孩子们兴趣和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每学年初开展军训活动,通过内务整理、军事训练等,培养学生军容风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