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子合并:化学元素幽会的奇迹

原子合并:化学元素幽会的奇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化学所关注的正是粒子如何幽会,以及粒子在概率雾中间的争斗,而且争斗得非常厉害呢!氢原子和氧原子合成水分子的情形正是这样。这种怪异的形状造成正负电荷在分子表面分布不均,令氢原子颇不舒服,所以后者常会受邻家分子中的氧原子吸引。但相比之下,星际化学相当简单,迄今被人类所发现的星际分子至多不超过100个原子。

原子合并:化学元素幽会的奇迹

原子很小。打个比喻:要合并成本句结尾处的句号那么大的一种物质,大约需要合并100万个碳原子。还有,可不要以为原子是个实心球,真实的原子内部基本上是毫无一物的空间。每个原子在核心部位有质子(带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和中子受强核力的绑缚而成型。其余的部分都是空灵的空间。围绕原子核——但距离很远——旋转的是电子团,差不多每个质子配一个电子。20世纪初,现代核物理先驱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曾戏称,原子内部的核就像是“大教堂里的苍蝇”。

卢瑟福比拟的尺度大致不错。但在他做上述比喻时,现代量子物理学还没有问世,而后者证明他的这个比喻还是有些误导。电子极其细小,差不多是质子质量的1/1836。根据量子物理学,我们绝无可能确定电子绕质子飞行的准确速度和位置,我们所能知的只是电子可能的位置,而不是其确切的位置,因为要确认电子的位置就必然要动用能量(比如打开手电筒),只不过这样一来,辅助测量电子位置的能会惊扰电子的飞行速度和轨迹。正因如此,量子物理学家描述电子绕飞的状况时常使用“概率雾”(probability mist)的概念,也就是说,电子在原子核外面的某个距离会更浓重一些,而在其他距离会清淡一些。如果把原子比作大教堂,那么电子的概率雾在大教堂内的多处都有发现,甚至会渗透到大教堂的墙外。1

化学所关注的正是粒子如何幽会,以及粒子在概率雾中间的争斗,而且争斗得非常厉害呢!质子与电子离合聚讼,原有的键价被打破,新型的关联又兴起,结果是崭新形式的物质不断涌现。而驱动这一切的正是下述这个简单的事实:电子带负电荷,彼此相斥,却与带正电荷的质子彼此相吸,可以是本家原子的质子,也可以是邻家原子的质子。化学家研究的正是电子与质子、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挑逗、对抗、媾和及争端,电子会跑去和邻家原子聚合成分子,有时是几个原子媾和,有时竟多达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原子,由此而来的复杂结构甚至比星际结构还要复杂。每个分子结构都有一些新涌现的特性,因此,其化学的可能性简直无穷无尽。但无论如何,粒子间的求偶还是有着自身的规则的(虽然这些规则有时比人类之间的求偶还要乖戾),而规则决定着电磁力如何架构化学复杂性。

电子自然是其中的主角。就像人间的恋人一样,电子也同样地不可预测、变化无常,而且总是谁开的价钱好就跟谁走。电子沿着独特的轨道绕质子飞行,轨道不同,能量级也不同。只要有可能,电子就会朝距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跃迁,因为这里需要的能量最少。但每个轨道能够容纳的电子数是有限的,如果靠近原子核的轨道被占满了,那么电子只能将就着在远离原子核的轨道绕行。如果轨道的容量和电子的数目恰好匹配,那自然就皆大欢喜了。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所谓惰性气体(noble gases),比如氦气(helium)或氩气(argon),这种物质存在总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它们不与其他原子聚合,因为它们相对更安于现状。(www.zuozong.com)

但假如原子的外层轨道没有被电子占满,问题就来了:这里的紧张气氛会造成电子无休止地抢占轨道位置的状况,也是大量化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有些电子在此时会跳到邻家原子的轨道上,而这就造成原有电子缺少一个负电荷,所以该原子会与另一个有多余电子的原子聚合而成离子键(ionic bond)。我们食用的盐就是这样形成的: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时常出轨,这样恰好和外层空位且正在寻找多余电子的氯原子一拍即合。有时候,电子会感觉环绕两个原子核飞行更惬意,所以这两个原子核自然就分享该电子的负电荷,形成共价键(covalent bond)。氢原子和氧原子合成水分子的情形正是这样。但这样形成的分子却有些不平衡,是两个较小的氢原子拱卫着一个较大的氧原子。这种怪异的形状造成正负电荷在分子表面分布不均,令氢原子颇不舒服,所以后者常会受邻家分子中的氧原子吸引。这种吸引力正是水分子能够凝结成水珠的原因,其利用的恰是这种弱氢键(weak hydrogen bonds)。氢键在生物化学中的作用至为根本,因为诸如脱氧核糖核酸(DNA)之类携带基因的分子都是靠氢键实现其功能的。相比之下在金属中,电子的表现颇为不同:大量电子会环绕金属的原子核巡行,所以金属特别适合导电,其实电流不过是大量电子的流动。

碳原子有6个质子,可谓是原子浪漫故事中的主角——唐璜(Don Juan)。碳原子的外层轨道通常有4个电子,但这里的容量却是8个,所以可以想见碳原子肯定很乐于把外层轨道上的这4个电子去除,或在此添加4个电子,或让这4个电子与其他原子共享。这就有了多种选择,所以碳原子可以和其他原子形成各种复杂的分子,有环形的,有链形的,还有其他你想不到的形状的。由此也不难得知,碳在生物化学中为何如此重要。

化学的基本规则似乎是普世皆然的。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分光仪显示的结果看,地球上存在的许多简单分子在星际尘埃云中同样存在。但相比之下,星际化学相当简单,迄今被人类所发现的星际分子至多不超过100个原子。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毕竟在太空中,原子彼此之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彼此搭便车甚至碰面的机会都要难得多。况且,太空的温度也颇低,所以启动原子聚合而成长期稳定的分子所需的能量也不多见。星际化学令人振奋的一面反倒是:星际居然不只能够制造出简单的分子,如构成行星的水和硅酸盐,还有许多生命赖以成型的基本分子,如作为蛋白质主要成分的氨基酸。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确知:简单的有机分子在宇宙中是很常见的,而这又使得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命题多了一重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