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华方言与八婺文化:1300多年前的骆宾王塘边咏鹅

金华方言与八婺文化:1300多年前的骆宾王塘边咏鹅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首诗,竟然是我们八婺之义乌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骆宾王7岁时的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池塘中的鹅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高宗永徽年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

金华方言与八婺文化:1300多年前的骆宾王塘边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有多少国人的童年是在吟着这首诗中度过的?有多少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学到了这首诗?而这首诗,竟然是我们八婺之义乌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骆宾王7岁时的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池塘中的鹅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了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骆宾王(619—约687),婺州义乌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高宗永徽(650—655)年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嗣圣元年(684),九月,为扬州起兵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而骆宾王,有的说与徐一起被杀了[9],也有的说下落不明,不知所终[10]。(www.zuozong.com)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例如:“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等五言绝句的寥寥20字,壮志豪情激荡风云,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骆宾王所作名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见图4)

图4 骆宾王雕塑

图5 张志和雕塑像

时到公元697年,又一位金华籍的大诗人闪亮登场。他叫张志和(约697—777),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张志和工诗,以《渔父歌》(一作《渔歌子》)最著名,人称“渔歌体”,创新词坛,影响深远。东传日本,嵯峨天皇读后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为日本填词之开山之作。张志和擅书画,《唐朝名画录》将其作品鉴为逸品,在神品之上。(见图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