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档案资源实体主要指承载着非遗档案信息的各种载体,包含了纸质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形式。非遗档案资源实体整合旨在将分散保管在不同机构或个人的全部非遗档案实体,系统化有序化地集中保存在一个机构,再由该机构对非遗档案实体资源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方式符合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从组织体制上改变原有非遗档案“条块分割”的现象,实现多种类型非遗档案实体资源的科学有序存储与利用。概括起来,非遗档案资源实体整合主要包括档案流向调控整合、档案目录整合和档案展览整合三种形式。
(1)非遗档案流向调控整合
“现有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基本上都是围绕本行政区域内专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问题进行档案资源的实体整合。”[29]在进行非遗档案资源实体整合时,可以通过合理调控非遗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实现实体资源的整合。
正如前文所言,我国非遗档案资源建设具有多元主体,文化主管部门、非遗保护中心、档案机构、传承人、博物馆、艺术馆以及非遗研究机构和公众等相关机构或个人都掌握了一定的非遗档案资源。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非遗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形成某一主导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这就要求在众多主体中确定一个非遗档案存储主导机构,如各地的非遗保护中心或档案馆、图书馆等。在具体操作上,各主体的非遗档案实体资源在规范整理后统一移交给主导机构,由该机构统筹管理非遗实体档案,优化配置非遗档案资源,并对各移交主体的非遗档案整理鉴定等质量问题进行检查监督。
(2)非遗档案目录整合
非遗档案目录整合形式,是将非遗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馆藏的非遗藏品、非遗文献、非遗档案资源建立完整的目录和清单,然后,将各馆的非遗档案目录进行有效的整合。(www.zuozong.com)
在我国,各档案馆可通过对档案目录进行有机整合,拓展档案收集途径,大力优化和丰富馆藏。通过目录和清单对本机构的非遗档案实体资源进行梳理,通过各机构档案目录的汇总和整合,可以进一步开展各机构非遗档案实体资源的其他整合工作,也为后期建立交互共享式非遗档案目录数据库等信息整合方式奠定基础。
(3)非遗档案展览整合
非遗档案展览整合,是指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不同机构或不同级别的同一种机构,联合开发非遗档案资源,共同策划相关主题的非遗展览,按照一定规则系统地展示非遗档案资源或其复制品,实现某一主题或某一种类的非遗档案实体资源的整合开发的过程。
参照传统档案资源的展览形式,可以将非遗档案展览分为固定展览、巡回展览等形式[30]。在展览整合手段方面,非遗档案展览手段包括引入文化空间保护理念、善于借势并注重现场展演与制作、注重实体景观的再现、注重多样档案的综合展陈、现代科技的运用[31]。在展览整合内容方面,可以将特定主题的多类非遗档案实体进行综合展览,也可以根据非遗资源的种类,分别举办民间文学档案展、民间音乐与舞蹈档案展、传统戏剧档案展、曲艺档案展、民间美术档案展、传统手工技艺档案展、传统医药档案展、民俗档案展、杂技与竞技档案展等展览[32]。
上述三种非遗档案实体整合中,第一种关于非遗档案流向调控整合,涉及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组织机构在非遗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利益关系的冲突,在没有理顺组织机构和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这种整合是无法实现的。第二种关于非遗档案目录整合,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进行整合,都是可能的。第三种关于非遗档案展览整合,特定的行业内、一定的地域范围也是可行的。总体看来,完全实现非遗档案资源实体整合,现阶段是困难的,为此,有必要探索其它的整合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