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是紧急救治急诊患者的场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线。因此,急诊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急诊护士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对医院的印象和信任程度,也关系到患者生命的转归。所以,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这对圆满地完成急诊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 急诊接待礼仪
当危重患者被推进急诊室时,患者和家属都会把每一丝生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因此,社会对急诊护士的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士只有树立更科学的服务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体现在具体的护理服务工作中,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在激烈的服务竞争中,赢得社会的尊敬和承认。在急诊中体现出这种高水准的服务质量,也是现代护理学面临的新课题。
知识链接
急诊患者的心理
1. 紧张、焦虑急诊患者大都因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且缺乏思想准备,而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如高热、休克患者等。
2. 极度恐惧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如车祸、火灾、地震等,受伤者往往因为事件发生突然、创伤较重等情况,心理处于惊恐状态,恐惧死亡和伤残。
3.应激异常突然的伤病,特别是一些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理智丧失、行为退化、情感幼稚。这种紧张刺激,会影响患者的自我应对机制,使其出现心理应激障碍,导致心理异常。
4. 依赖心理患者患病后安全感降低,对安全的需要会变得更加强烈,无论是瞬间袭来的恶性事故,还是突然患了急症或是慢性病的突然恶化,患者都有很强的求生欲望,他们将生的希望托付给医护人员,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1. 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
急诊护士应当掌握急诊患者因发病急、毫无心理准备而引起的惊慌、恐惧、焦虑、紧张、依赖、听天由命等心理特征:一方面,全力配合医生采取有条不紊的抢救措施;另一方面抓紧时机,努力使患者及家属尽早消除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为下一步的病情处理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
2. 接待急诊患者的礼仪(www.zuozong.com)
急诊护士作为最先与急诊患者及家属接触的人,应针对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实际情况,在接诊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和恰当的礼仪接待方式。
(1) 稳定情绪,陈述利害。急诊患者由于病情急,病情重,缺乏心理准备而表现出情绪紧张、惊恐不安。护理人员要针对这些情况,在紧张环境中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治工作,同时给患者和家属以必要、适当的安慰和解释,晓以利弊,尽快使患者和家属消除紧张情绪,以利于进一步对病情作出处理。
(2) 抓紧时机,果断处理。护士了解病情后,迅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救治处理,全力以赴,使整个救治过程体现出决策果断、方法正确、措施得力、富有成效的特色,充分展示急诊护士在救治和处理急诊患者问题时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慎重性,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3) 急不失礼,忙中守节。尽管对急诊患者的接待与救治紧张急切,但决不能因紧急而不顾礼节,因繁忙而导致秩序混乱,要针对患者这种慌张、绝望的特殊心理,以更加关爱的心情、更加礼貌的态度、更加准确的判断、更加果断的救治,从信念上给予患者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和协助,从而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尽到责任。
(二) 急诊救护礼仪
危、重、急患者一旦入院,急需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此时急诊护士需要将平日学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出来,尽快为抢救工作铺设绿色通道,为有效地救治患者营造一个有利、适宜的急救环境,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1. 急而不慌,忙中有序
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求急诊护士充分发挥较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急诊患者发病急骤、发展迅猛的抢救实际,在判断准确、果断地展开急救的基础上,始终做到临危不乱、沉着施治、急而不慌、忙中有序。注意以从容礼貌、谦虚务实的工作态度,从正面疏导、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设法消除患者的顾虑、偏见和过激的言行,力争在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下,把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工作做得更好。
2. 团结协作,文明礼貌
急诊救护是一项涉及医疗、护理、化验、放射、药房、挂号、注射及行政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的,在涉及多个科室的病情救治时,各科医护人员要服从医院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有关急诊救护的工作安排,不要因言语不慎、行为过激而伤害同事感情,影响对患者的抢救工作,要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团结协作,文明礼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协作,完成急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