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管理中的方案评估-社会工作管理

社会工作管理中的方案评估-社会工作管理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案生命结束阶段的评估,指判断某事的价值和优缺点。综合而言,方案评估的意涵可归纳如下:1.方案评估是针对有关服务方案的经济、效率、效能、适当性和公平性做合理判断的过程。

社会工作管理中的方案评估-社会工作管理

很多任职于社会服务机构的社工,有时会发现自己的工作即是加入某一方案的执行,有时也会被要求去带领或管理一个方案,甚至在某一段期间内要完全投入某项特定方案。方案为社会服务机构相当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当政策走向社会服务契约委外盛行之际,许多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大量承接政府委外方案,甚至在扩张之后也必须要靠方案始能维系组织的运作。方案能否以具有经济效率与效能的方式达到其所诉求的目标,以及方案是否能为顾客/个案提供符合其需求、有效且适当的服务,皆是各方瞩目的焦点。这些以服务弱势族群为服务对象的方案,除须达到3Es的目标外,更须兼顾到方案的适当性与公平性,以及方案的执行能否展现出绩效与责信。为达成社会服务方案的目标,并维系社会服务的价值,方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实为机构经营管理上的重要议题。

什么是方案?方案(project or programme)指在一位管理者或管理团队的导引下,将一连串的资源或活动运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标。一个方案也许是由单一机构之非常有限的活动所组成,也许是在许多场合或多层级部门参与的一套复杂活动(Newcomer、Hatry和Wholey,1994)。Spolander和Martin(2012)指出,方案是组织采取用于产生成果之明确开始与结束的工作活动。Martin(2002)认为,方案指不同于平日所执行之工作的活动,它通常是一个单次之非重复性的活动,该活动被要求要在某一期限内达成特定的目标和所要求的品质。不同领域的方案,可能因其标的、规模和任务不一而有性质上的变化。但所有的方案皆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包括:

1.具备在某一期限内可被达成的明确目标。

2.当成果已被达成时,会有一个明确的结尾。

3.资源的给予是要达成特定的成果。

4.有某人扮演赞助者或委托者,他(们)期望成果能够准时地被呈现。

5.是一次的活动,且通常不会再重复。

上述所谓的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某些特定的目的之上,在社会工作领域里,目标往往是为了解决社会、家庭或个人问题,抑或是满足需求。故社会工作方案指针对所欲解决的社会、家庭或个人问题,或为满足社区或社会居民的需求,经过对该问题或需求的环境脉络的分析,并检视相关社会资源后所拟订的一套计划,进而据以采取具体的行动,以完成社会工作机构所应执行的任务或所欲达成的目标。

Tschirhart和Bielefeld(2012)指出,方案(programme)由投入(inputs)、方案活动(programme activities)、产出(outputs)、成果(outcomes)和影响(impacts)所组成。Spolander和Martin(2012)则以方案生命周期模式(project life-cycle model)描述方案的发展,将一个方案视为一次生命,其过程包括:开始、规划、执行、管控和结束。之所以称之为一个方案的生命,即意味着方案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期限内我们会期待它能够成长和达到结果,而后予以终止,而方案的结束也象征着和参与方案者的合作关系的结束。以社会工作领域为例,方案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内容如下(Spolander和Martin,2012):

·阶段一:开始(initiating),聚焦于发展相关事宜、核准方案及确认利害关系人。

·阶段二:规划(planning),聚焦于界定和推敲目标,利害关系人参与、经营产生最佳方案计划的权力动态(power dynamcis)。

·阶段三:执行(executing),聚焦于执行计划,发展及促使协力运作。

·阶段四:控制(controlling),聚焦于监测目标和绩效。

·阶段五:结束(closing),聚焦于评估、任务报告及处理结案。

方案生命结束阶段的评估,指判断某事的价值和优缺点。亦即,评估乃是适当指标的确认、澄清和应用,这些指标被用于决定评估标的物的价值、品质、效用、效益或重要性。评估往往使用调查和评判的方法,包括:(1)决定供评判品质的标准,以及决定这些标准是否应是相对或绝对的;(2)搜集相关的信息;(3)运用这些标准决定价值、品质、效用、效益或重要性。最后,评估将提出让评估目标物更加完善的相关建议(Scriven,1967;Worthen、Sanders及Fitzpatrick,1997)。

基于上述对“方案”与“评估”的诠释,我们可将“方案评估”(project evaluation)界定为一种对服务方案进行的过程或成果的评定,以检视机构所推行的服务措施,是否能确实地与计划的目标相互呼应与配合的过程。评估时经常可能被要求回答的问题包括:方案是否可行?机构做了多少?资源是如何取得的?是否达到最初所诉求的目标?所投入的资源、金钱和时间是否值得?组织成员的投入或满意度有多少?服务的效益为何?服务是否能提供良好的品质?好或不好?是否“够好”?(Gabor等,1996;Grinnell,1998)。此外,方案评估也可针对方案的支出、方案的操作和方案的结果提供回馈(Newcomer等,1994)。综合而言,方案评估的意涵可归纳如下:

1.方案评估是针对有关服务方案的经济、效率、效能、适当性和公平性做合理判断的过程。

2.方案评估必须建立在系统性地资料搜集和分析之上。

3.方案评估是为了便于方案管理的进行及外部责信的展现。

4.方案评估除必须着重于服务的可近性、可及性和可接受性外,也须关注到方案的整合性和服务的成本效益。(www.zuozong.com)

5.方案评估是提供持续不断之服务品质改善的基本工具。

方案评估的目的主要包括(Lewis等,1991;Gabor等,1998):

1.为了能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率与效能,并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为了能够确信并满足案主最大的福利需求。

3.为了能够迅速达到方案预期的目标。

4.为了增进方案相关的知识基础,以便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与改善。

5.为了有助于行政上的决策,并改善目前执行中的方案。

方案评估除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外,对包括机构、捐助者和服务使用者等方案的利害关系人,皆有其重要的功能,包括(Gabor等,1998;胡慧莹,1997):

1.将有助于社会服务机构未来的相关服务规划及相关方案的管理。

2.将可维持服务输送体系及财务的责信,以让利害关系人了解经费是否被运用在他们所期待的目的上,且是否以最有效率和效能的方式来执行。

3.将可为服务的需求者或使用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好的社会服务方案必须借助于好的方案评估,才能有效地达成服务方案的目的,并发挥其实质的功能。为达成上述的目的与功能,方案评估要能够提供充分资讯以协助评估者审查方案的优缺点。因此,方案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罗国英、张纫,2007):

1.确认资源是投入真正有需要的地方(确认需求)。

2.确认规划的方案的确已经在提供服务。

3.检验服务的成果。

4.判断哪些服务得到了最好的成果(方案成果评比)。

5.判断哪些服务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是最被需要的(方案需求评比)。

6.提供必要信息以改善方案服务品质(有效监督与管理)。

7.检查方案是否有预期外的副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