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主要是要解决问题,问题的类型将影响到所欲采取的决策方式。问题可被简单分为两类:结构性问题与非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问题本身是非常清晰的,各决策准则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则可循的。相对的,非结构性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问题是全新的或非惯例性的,且与问题相关的资讯是模糊且不完整的。相对于问题的类型,决策可分为两类:程式化的与非程式化的决策。兹说明如下(Denhardt等,2013;Griffin,2013)。
1.程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指运用于处理结构性问题的决策,是可用例行性方式处理的一种重复性决策,此乃由于其所欲处理的问题是明确、简单且经常碰到的,管理者无须费心发展解决方法,仅须依过去的方式即可,或者顶多略微注意即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结构性的问题一旦被界定,其解决方法通常是很明显的。
2.非程式化决策(non-programmed decision):指用于处理非结构性问题的决策,它是较独特且罕见的,当管理者面对一个结构不佳的问题时,或是问题独特而无立即的解决方法时,便需要较费神地发展解决之道。一般而言,这类的决策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很难完全预料,且无一定的结构,因而,越高层的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越重。
若将问题的形态、决策的形态及组织层级的职责放在一起讨论,如图6.1所示,结构佳的问题可用程式决策解决,且因其是属于例行性的决定,组织中较低的层级便可为之;反之,对于结构欠佳的问题,因其较不寻常,甚至未曾出现过,故需要以非程式决策解决之。因这类问题的处理,对组织可能会有新的影响,且所需的过程较为复杂,不稳定性或风险性也较高,故需由较高的层级作决策。必须强调的是,程式化与非程式化决策,以及结构佳或结构不佳的问题,并非是截然的二分法,而是处于一连续体的两端。在现实世界中,很少有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式化决策或完全非程式化决策的,绝大多数是介于其间的。(www.zuozong.com)
图6.1 问题类型、决策类型与组织层级关系
一般而言,一个组织的效率往往是由程式化决策所促成的,因为大多数组织所遭遇的问题较多是重复性的,因而,会有很大的经济诱因让高层主管建构一套标准的运作程式、规则和政策,以让机构的管理者有遵循的方向。程式化决策也可以让管理者不用经常做裁决,裁决是需要成本的。若一位管理者需要做的非程式化决策较多,则需要更多的判断。由于完善的判断是一项非寻常的品质,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获得此项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