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社工管理之运作,必须考量到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双重特质,以及其所处的环境脉络,始能有助于实现其所期待之目标。为此,有些基本原则对社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
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专业价值是促进服务和提供需求的基础,社工管理者应重视社会工作服务人群的基本价值,特别是促进社会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
2.使命与目的原则:公、私部门的社会服务机构皆有其机构使命及服务目的,机构的存在与运作是为了实现其使命与目的。为此,社工管理要能以机构的使命和目的作为指南。
3.社区和个案需求原则:社区和个案的需求,往往是社会服务机构和方案的存在基础,特别是在强调需求导向(need-led)与使用者导向(user-led)的服务趋势下,社工管理需要以社区与个案需求为前提。
4.接纳原则:管理者和员工的信任与合作,是组织达成目标的先决条件,社会工作的管理者与员工,应相互尊重并接纳对方的个人特质与工作职责。
5.伙伴关系原则:随着个人和社会问题趋于多元和复杂性,专业团队和资源网络的运作是现代社会工作所不可或缺的,社工管理者应致力于创造团队与网络成员彼此之间的伙伴关系。(www.zuozong.com)
6.沟通与协调原则:团队与网络的运作必须要通过沟通与协调,始可能促进利害关系人对服务整体目标的了解,进而愿意以合作的方式,实践服务人群的目标,管理者须通过沟通与协调来促进彼此之间的整合。
7.弹性与成长原则:社会工作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和多元的,社区有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个案也有其个别性,社工管理的运作须重视弹性,并接受外部环境的挑战,以促进员工和组织的成长。
8.参与和授权原则:被视为街头科层的社会工作,其专业表现往往受制于既定的规则,结果即造成专业自主权和裁量权的降低。为降低社会工作在实务上的无力感,参与决策和充分授权是管理上应尽量遵循的原则。
9.品质与绩效原则:“品质”与“绩效”已是当代社会服务的重要议题,缺乏品质与绩效的服务,可能招致利害关系人对机构的质疑,进而影响机构的责信。为此,品质与绩效是社会工作机构与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10.专业与责信原则:社工管理欲协助社工能有效使用资源,并发挥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以解决社区或个案所遭遇的问题。为此,社工管理要能尽量协助社工处理规则、资源与专业的难题,以提升机构的专业和责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