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兹归纳如下:1.社工管理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社会工作的存在是基于肯定人的重要性为前提。因而,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工管理,其运作基础乃是建立在对“人的价值”之肯定,即社工管理是要协助工作者有效发挥其专业来服务案主,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群或案主的福祉。尽管这种试图展现社会工作之经济、效率与效能的技术,在执行面仍有其受限之处。
社工管理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渐借用企业部门的管理方式,尽管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然而,强调以服务为本质的社工管理,还是有某些方面很难如企业管理般进行。这也使得社工管理存在一些异于企业管理的特质。兹归纳如下:
1.社工管理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社会工作的存在是基于肯定人的重要性为前提。因而,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工管理,其运作基础乃是建立在对“人的价值”之肯定,即社工管理是要协助工作者有效发挥其专业来服务案主,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群或案主的福祉(彭怀真,2012)。
2.社工管理不易突显“剩余”:企业管理通过有效率的经营所创造的“剩余”,很容易被理解或计算,但社会服务的绩效往往难以测量而不易突显所创造的“剩余”,甚至可能被误认社会工作的介入是一种昂贵、没有效率的行业(Weinbach,2003)。(www.zuozong.com)
3.社会工作之“预防”与“治疗”的成效易混淆:许多预防性的社会工作措施,让一些潜在的问题可被“弭祸于无形”,如家庭服务方案之避免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但因其“无形”而难以彰显绩效;一些“治疗”或“复健”的有形补救性服务,却反而可能被归因于预防性社会工作经营不足所致。
面对社会工作难以彰显绩效的困境,晚近,社会工作已致力于通过“方案设计与评估”,于方案执行前、中、后期进行绩效评估,希能确切掌握方案的进展,以达成其目标。尽管这种试图展现社会工作之经济、效率与效能的技术,在执行面仍有其受限之处。然而,随着对社会服务绩效评估的方法与技术渐趋重视,这些难以彰显工作绩效的现象,相信应可逐渐获得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