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务三:丧葬吊唁与社交礼仪实务

任务三:丧葬吊唁与社交礼仪实务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讣告常以死者亲属、死者生前好友、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或者是临时组成的治丧委员会的名义发出。讣告应在向遗体告别之前发出,以便于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准备,如送挽联、花圈等。这是讣告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三点。丧葬活动结束后,丧主要留客人或帮忙人员吃午饭。

任务三:丧葬吊唁与社交礼仪实务

(一)讣告与丧仪

1.讣告

讣告又称“讣文”“讣闻”,是向死者亲友或有关单位报丧所使用的一种通知文书,“讣”即告丧的意思。讣告常以死者亲属、死者生前好友、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或者是临时组成的治丧委员会的名义发出。

讣告的措词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力求严肃、庄重、准确和简洁。讣告应在向遗体告别之前发出,以便于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准备,如送挽联、花圈等。讣告可以张贴在死者的工作单位或住宅门口或公共布告栏,一般用白纸黑字,也可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电台向社会发布。

讣告的写法如下。

(1)在开头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二字,要稍大一点。

(2)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和终年岁数。终年岁数一般写为“享年××岁”或者“享寿××岁”,六十以下的人,一般不用“享寿”。

(3)简介死者生平,写出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即可,不能太详。

(4)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地点和时间。

(5)署明发讣告的个人或单位及讣告的发布日期。

例一:

讣 告

先父×××于一九××年×月×日×时×分在家病卒,享年××岁。定于×月×日在家设奠。谨此讣闻。

×××哀告

×月×日

较有社会影响的人士或国家领导人逝世,讣告也可以公告的形式发布,显得很庄严、隆重。发出讣告的单位多为国家机关或团体。为了显示庄严和隆重,它有其固定的结构。

(1)公布逝世的消息,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① 标题写明“公告”的发布单位名称及“公告”两字。

② 写明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原因、地点以及终年岁数。

③ 写有死者的主要经历及扼要评价和哀悼之辞。

④ 署明公告时间。

(2)治丧委员会公告。这是讣告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三点。

① 写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字样。

② 署名公告的时间。

③ 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

以上两部分通常是间隔数日先后公布的。先公布逝世消息,后公布治丧委员会公告和治丧委员会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逝世就采用这种公告式讣告。有的也可同时在报纸上公布。现在还有一种启事讣告,即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启事,向社会告知死者的去世消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丧事简办的趋势,这种形式的讣告,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民间家庭有人亡故亦可发讣告,贴在家门口。

例二: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逝世,治丧委员会在报纸上刊登一则讣告,向社会公众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全文如下。

鲁迅先生讣告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座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从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谨此讣闻。

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

(成员从略)

2.丧仪

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所必须经历的,面对死亡,最有能耐的人也显得束手无策。面对亡者,人们唯一能做的是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最隆重的礼节,去为死者殡殓奠馔、拜踊哭泣,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哀思。这些哀悼的仪式、礼节就是丧礼。

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我国的丧礼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又因丧葬方式不同,仪式也不大相同。但现在极广泛地流行于各大城市、国家也大力提倡的丧葬方式是火葬,于是,相应的有了一种较简单的丧礼。这种被绝大多数城市人接受的丧礼,大致有以下六方面内容。

(1)报丧。当人去世后,死者的家人常常因为极度悲痛,无法控制感情,所以只守在亡者身边,或待在家里,不参与外面的各种事务,因此丧讯应尽快让邻里、亲戚、朋友、组织知道,以便大家来帮助办理丧事。这首先就涉及怎样报丧的问题,民间报丧的方法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亲身前往口头报丧,这时,神情要沉痛,举止要庄重;二是写报丧信,信中要写明逝者与报丧人的关系、逝者的病因、逝世的日期与追悼会的地点、时间,信中不能附带谈其他事,也不要写问候语与祝颂词;三是拟制张贴、刊登讣告。

(2)办理死亡证明。死亡证明是殡仪馆火葬时必备的手续。自然死亡,死亡证明由死者单位出具,无单位的由街道办事处出具,因病死亡由医院出具。无论谁证明死亡,派出所证明不能少。一般的死亡证明很规范和格式化,只需要填写相关内容和盖章即可。

(3)与殡仪馆联系火化等事宜。拿上死亡证明,到殡仪馆联系火葬时间、用灵车时间及使用悼念大厅等事项。

(4)遗体告别仪式或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项。第一,布置告别大厅。死者遗像置于大厅帷幕中央,横幅为“某某同志(先生、女士)永垂不朽”或“某某同志(先生、女士)遗体告别仪式”,挽联一般由殡仪馆事先布置,挽联按亲疏顺序由左至右(由前至后)依次挂出。花圈、花篮一般殡仪馆备有,租用即可。第二,亲朋好友、同事进入礼厅,殡仪馆出租小白花,亲朋进入礼厅时由工作人员依次发放,戴于左胸上方。进入礼厅后,所有人员要依次排好队,一般为横排,按年龄、级别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排列。死者亲属站于遗体左侧,主持人站于右侧。第三,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其程序包括:默哀三分钟,同时奏哀乐;主持人或领导宣读死者生平;集体三鞠躬;其他宾朋发言;死者亲属发言并致谢;瞻仰遗容并奏哀乐(亲属走前面,从右至左,也就是按逆时针方向转至原来位置,答谢宾朋并握手致意)。第四,仪式结束,工作人员收拾大厅。由死者长子或长孙或其他至亲捧上遗像到殡仪馆焚化场焚化挽联及辞拜祭奠。

如果是追悼会,应在会场中央上方悬挂横幅,用白纸黑字书写“××追悼会”字样。由事先委托的逝者亲友在会场门口代表家属迎候亲友来人,发放黄花、白花或黑纱。准备工作做好后,到预定时间正式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的程序如下:

① 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鸣炮。

② 主持人就位。(www.zuozong.com)

③ 全场肃立,向逝者默哀,放哀乐,向逝者三鞠躬。

④ 由治丧委员会代表或主要领导致悼词。

⑤ 来宾作哀词或发言。

⑥ 逝者亲属代表致答谢词。

⑦ 众人绕遗体一周向死者告别。

⑧ 看望亲属,深表安慰。

⑨ 哀乐声中出丧。

追悼会在一片爆竹声和哀乐声中结束,遗体由亲人和他人护送去火化。

(5)答谢亲友宴会。丧葬活动结束后,丧主要留客人或帮忙人员吃午饭。丧事宴会一般不需太奢侈,也不能畅饮,丧主要给客人敬酒以示谢意。

(6)纪念活动。现代城市纪念活动一般只限于家人,不再邀请亲友。纪念方式及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五七”大祭一次,其他时间随民间节日进行。亲人佩戴黑纱时间也无定数,子女一般为一个月。现代城市丧葬礼俗基本上达到了“隆重而不烦琐,重纪念而不迷信,轻物质而重精神”的境界,这与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及城市市民的思想观念有极大的关系。

(二)吊丧与安慰

1.吊丧的礼仪

1)吊丧的方式

丧事是件大事,人们把它看作与婚事同等重大,习称为婚丧大事或红白喜事。因此,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前来吊丧。所以,如果你得知亲友去世的消息,或是亲友家中有丧事的消息,都理应前往吊丧。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去世,不参加吊丧是失礼的。接到丧报的亲友,要尽快赶往丧家吊唁,如有事无法前往,或因路途遥远于追悼会前无法赶到的,应立即对死者的家属发送唁函或唁电,并告知出席的打算和到达的大致时间。一般唁电应发给报丧的单位或家中的长者,若有治丧委员会则应发给治丧委员会而不发给个人。唁函中,一般要表示闻报噩耗时的悲痛心情,追念自己与死者的友谊,列举死者生前的功绩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品德,并表示自己在悼念之余的打算;最后,向遗属表示慰问。唁函中不要夹叙其他事情。

一般而言,吊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参加死者的追悼会。这是最好、最简单的吊丧方式。参加追悼会,一般送个花圈表示悲悼之情。花圈上要写好缎带或在白纸上题上词,题词大致是上联写称谓,对同事、同志可写“沉痛悼念×××同志”或“××同志安息”,对家人、亲戚可写“××(称谓)千古”。下联表示送祭者与死者的关系,对同事、同学等一般写“××敬挽”,对父母、夫、妻不能写“敬挽”,应写“泣血”或“泣挽”等。花圈可以单独送,也可以几个人合送,还可以以一家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送。追悼会是庄严肃穆的场合,参加者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追悼会的每一项仪式。为了与场合气氛相适应,参加追悼会的人服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

(2)书面吊丧。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以参加追悼会的方式亲往吊丧的,如死者在外地,或吊丧者行动不便等情况,这时可用唁电、唁信吊丧。

(3)到死者家中慰抚死者亲属。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知道消息较晚,或因出差等原因错过了追悼会的情况。用这种形式吊丧的程序:首先,慰抚亲属,说明没有参加追悼会的原因和表达歉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劝慰亲属节哀。其次,可在死者遗像前肃立默哀 1~2 分钟即可。用这种形式,态度要自然,表情要真挚,服饰要朴素,言谈举止要得体。让死者亲属感到你的真情,得到精神的慰藉。

2)吊丧的注意事项

(1)注意服饰。传统的丧仪对服饰要求十分讲究,不同的亲属要穿不同的丧服。《仪礼·丧服》记载:据与死者关系亲疏程度不同,丧服分为五等,它们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这些孝服全都用麻布做成,所以民间又把这称为“披麻戴孝”。但是现在不太讲究这些,尤其是在城市里。但是,丧事的气氛沉痛肃穆,因而,吊丧的人穿着要与之相适应。服饰宜庄重,色彩宜深沉淡雅,衣服上戴小白花或黄花,袖上挽黑纱。切忌穿红着绿,花花哨哨,女性要摘下花花绿绿的头饰,否则会被认为是对逝者的不敬,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2)备送奠礼。丧事是件大事,在民间被视为与婚事一般重大,因此,民间历来有丧仪时送奠礼的习俗。习惯上,用作奠礼的布料、被面、毯子一类,可以作祭幛;奠礼也可以是现金。现代丧礼中,送奠礼用花圈的多。确实,向死者表达悼念与敬意的最好形式是送花圈。花圈去专卖店购买后,要写好缎带或在白纸上题上词。

(3)言行要礼貌。在吊丧时,个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在追悼会上,态度要沉痛,走路要轻手轻脚,说话不要高声。追悼会开始后,要按规定位置站立,奏哀乐时不要东张西望,默哀时要低头静默。另外,还要尊重死者家属的安排和遵守会场秩序,不能谈笑风生,更不能中途退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

2.安慰家属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所以当人们失去亲人时,心情悲痛,最需要别人的安慰、抚慰。

(1)言语关心。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发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的状态。吊丧时可适当提些问题,引起死者家属的话头,让他们倾诉。那么如何问呢?问问死者临终时的情况,有无遗言;问问死者生前治疗的情况;假如是交通事故工伤等意外死亡,则可问问事故的详情,问问家庭经济有无困难;问问死者后事的安排;等等。如果时间允许,还可进行回顾性交谈,即和死者家属一起回顾死者生前的好品行。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和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说说死者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好态度;说说死者乐于助人、厚道朴实的好作风;说说死者勤俭持家、关心子女的好品德;等等。

(2)帮助家属。尽力帮助丧亲的家属是最实在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表达对死者的敬意的方式。首先,是帮助丧家办丧事。家里有人去世,亲属往往悲痛欲绝,乱了方寸,这时很需要有人出面操办丧事。如果跟丧家关系密切而又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前去帮忙,里外奔忙,事无巨细,都是必要的。其次,丧事办完后,不能“办完事、茶就凉”,应继续关心死者家属的情绪,安慰他们好好工作、生活,逢年过节常去探望,如其有生活困难的话,还应尽量给予资助。千金难买人情,对生者的关心,也是对死者的悼念。再次,要了解死者家属在死者去世后的主要思想顾虑,或是家庭困难,或是子女教育,或是有未竟之遗业。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

六、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 1:结婚礼节训练

小资料
国外的葬礼

(1)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结婚请柬。

(2)在教室模拟一个婚礼现场,由同学分别扮演新郎、新娘、司仪、参加婚礼人员等不同角色。由扮演司仪的同学主持婚礼,并设计婚礼的程序。

训练内容:结婚礼节的流程,参加婚礼的礼仪。

技能训练 2:成人礼仪式的训练

通过视频观看我国古时成人礼即冠(笄)之礼的流程,然后分组让男同学示范冠之礼,女同学示范笄礼。

技能训练 3:寿诞礼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份生日礼物或者寿诞礼物。

(2)在教室模拟一个生日会场,让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并熟悉寿诞礼仪的程序。

训练内容:生日晚会、寿庆仪式的基本流程的熟悉,以及参加生日、寿庆晚会时的注意事项。

附录一
中外主要节目表

附录二
花语集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