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宴会是中国固有的宴饮聚会,其特点是提供中式菜点,使用中式家具、餐具、茶具和提供中式服务,基本按中国人传统的方式进餐。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由于中餐历史悠久,享誉世界,所以中餐一直受到中外宾客们的推崇与赞赏。
中餐礼仪
(一)中餐座次安排
1.中餐座次排位原则
安排席位总的原则是,既要按礼宾次序原则安排,又要有灵活性,使席位安排有利于增进友谊和席间的交谈方便。
一般情况下,中餐宴会席位的确定主要遵循下面六个原则。
(1)面门为上。依照礼仪惯例,以正对门的,离门最远的为首位,离门最近的背靠门的为末位,即所谓“面门为上”。
(2)以近为上。在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离首位远近而定。
(3)以右为上。当两人并排就座,或在同一桌上距离首位相等的位次时,排列次序以右为首,以左为卑。这是因为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上菜,居右者要比居左者优先受到照顾。
(4)居中为上。三人一同就座用餐时,居于中座者在位次上要高于在其两侧就座之人。
(5)观景为上。在一些高档餐厅用餐时,在餐室内外往往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可供用餐者观赏,此时应以观赏角度最佳之处为上座。
(6)靠墙为上。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为了防止过往侍者和食客的干扰,常以靠墙之位为上座,以靠过道之位为下座。
2.中餐宴席桌次具体排列
中餐宴会最重要的是安排席位,而安排席位就要先确定桌次。举办一桌以上的宴请时,就出现了桌次的排列问题。宴会的主人和主宾应坐在主桌上,当餐桌横排时,桌次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左与右方位的确定是以面对正门的位置为准。当餐桌竖排时,桌次以距离正门远的位置为上,以距离正门近的位置为下;多桌宴会的桌次排列,还应考虑距离主桌的距离,即距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主桌越远,桌次越低(如图 8-1所示)。另外,在安排桌次时,除主桌可以略大之外,其他餐桌大小、形状应大体相仿,不宜差别过大。
图8-1 中餐桌次的排列
3.中餐宴席座次具体排列
确定好宴席桌次后紧接着就要确定每桌座次的高低。无论如何排列,都应把主宾夫妇和主人夫妇置于最为尊贵的位置。具体排列如图 8-2 所示。
图8-2 中餐座次的排列
(二)中餐上菜与取菜
1.中餐的上菜顺序
标准的中餐,无论何种风味,其上菜的程序大体相同。菜味讲究咸鲜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浓味重的后上,先荤菜后素菜等。规格较高的宴席,热菜中的主菜,以其中最贵的热菜先上。比如燕窝席里的燕窝,海参宴里的海参,鱼翅宴里的鱼翅,应该先上。
通常是先上冷盘,接着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最后上水果拼盘。
宴席里上菜的大致顺序是:
(1)冷盘:就是凉菜,或叫冷拼。
(2)热炒:视规模选用滑炒、软炒、干炸、爆、烩、烧、蒸、浇、扒等组合。
(3)主菜:指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烤全羊等。
(4)点心:一般大宴主要提供以糕、饼、团、粉、各种面、包子、饺子等。
(5)汤:即各种汤羹,如冰糖莲子汤、西湖牛肉羹等。
(6)水果拼盘:爽口,消腻。
除此之外,上菜时还非常讲究上菜的时间和放置位置。比如一般当冷盘吃剩三分之一时,开始上第—道热菜。上菜还应按照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或者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每道热菜应先放在主宾面前,由主宾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取食。
2.中餐取菜注意事项
在各种宴会上取菜时,有以下四点特别需要注意。
(1)不能抢先于主宾动筷。
(2)取菜时要相互谦让,只取自己的一份(特别是比较高档的菜)。若一轮过后还有剩余,可以再取。
(3)取菜时尽量不要站起来取,也不要把手伸到别人面前取。
(4)取菜时,不要用筷子在公用菜盘里翻来翻去,挑肥拣瘦。要看准后夹住立即取走,不能夹起来又放下,取走后又放回去。
(三)中餐餐具使用礼仪
与西餐相比较,中餐的一大特点是餐具有所不同,而且各种餐具在用途上往往还有许多的讲究和门道。中餐餐具,即用中餐时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它可以分为主餐具与辅餐具两类。中餐餐具的摆放形式如图 8-3 所示。
图 8-3 中餐餐具的摆放形式
1.主餐具使用礼仪
中餐的主餐具是指进餐时主要使用的往往必不可少的餐具,主要有筷子、勺子、碗、盆等。
(1)筷子(如图8-4所示)。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传统,使用筷子,首先要方法正确。一般以右手持筷,以其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
中餐使用筷子有许多礼仪要求,使用筷子注意以下忌讳。
① 碗口筷。即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如果主人这样做,就等于在奚落客人是来讨饭的;如果客人在吃完饭后这样做,表示还没有吃饱,是对主人招待不周的抗议。最忌讳这样放的还要数海边渔民,因为这意味着行船要搁浅。
图8-4 筷子
② 截筷。有两种情况:一是主人热情好客,把菜夹给客人,客人再运用筷子接过来或折回去;另一种情况是两个人同时伸向同一盘菜,两根筷子相截“打架”。截筷预示着会发生纠纷。(www.zuozong.com)
③ 泪筷。夹菜时,一路“嘀嘀嗒嗒”掉个不停,像泪水一般。
④ 叮当筷。用筷子敲打盆、碗。这是表示肚子饿或是没有吃饱,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⑤ 死人筷。将筷子插在饭里。只有给死去的人上祭祀品时,才这样做。
除此之外,在餐桌上使用筷子还要注意:一是不要用嘴含着筷子;二是不要舞动筷子,与人交流应暂时放下筷子;三是不要敲击筷子或以筷子敲击碗、盘等;四是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或者剔牙、挠痒之类。
(2)调羹(如图8-5所示)。调羹也叫勺子,是常用的餐具,它同使用筷子一样,也有一定的讲究。正确的方式是:右手持调羹,手持调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撑。常见的不正确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调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撑。
在用中餐时勺子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尤其是流质的羹、汤。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使用勺子时,有四点注意事项:一是暂且不用勺子时,应置于自己的食碟上;二是用勺子取用食物后,应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处;三是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勺子将其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它吹来吹去;四是食用勺子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将勺子放入口中或反复吮吸。
图8-5 勺子
(3)碗。碗在中餐里主要用于盛放主食、汤。在正式场合用餐时,用碗的注意事项有五点:一是不要端起碗来进食,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二是食用碗里盛放的食物时,应以筷、匙加以辅助,切勿直接下手取用,或不用任何餐具以嘴吸食;三是碗里若剩有食物时,不可将其直接倒入口中,也不可用舌头伸进去乱舔;四是暂且不用的碗里不宜乱扔东西;五是不能把碗倒扣过来放在餐桌之上。
(4)盘。稍小一点的盘子,则被称作碟子。盘子在中餐中主要用以盛放食物,其使用方面的讲究,与碗略同。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2.辅助餐具使用礼仪
中餐的辅餐具指的是餐时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餐具。它们主要是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最常见的中餐辅助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等。
(1)水杯。中餐中所用的水杯,主要供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水杯去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
(2)湿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也称香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它是用来擦嘴的,不能用来擦脸、抹汗。湿毛巾一般放在客人的右手边。
(3)水盂。有时,品尝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进食。此刻,往往会在餐桌上摆上一个水盂,它里面的水不能喝,而只能用来洗手。
(4)牙签。牙签主要用来剔牙。用中餐时,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牙不可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口部。剔牙之后,也不要长时间用嘴叼着牙签。
(四)宴会注意事项
餐桌上,可以共享轻松愉快的气氛,但如果有人不懂礼仪,这种与人分享的乐趣就会大打折扣。餐桌上优雅得体的进餐可以展现一个人高尚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
1.保持优雅得体的姿态
在餐桌上保持优雅得体的姿态,既是为了用餐的愉快,也是为了方便别人和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总的来讲,进餐时姿态应该是轻松而不懒散的。落座时从左侧进入,手按住椅子往后拉,再慢慢就座,就座后背要伸直,端端正正,尽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身体与桌子保持一拳的距离,即 10~15 厘米。两手臂尽量贴近自己,以免影响别人进餐。张开双臂放在桌面上,把手肘撑在桌子上或撑在椅背上,把脚伸得老远等都是失礼的行为。
2.保持优雅大方的吃相
(1)进餐的速度要与别人保持一致,过快或过慢都不合适。如果狼吞虎咽,就会表现出一副贪婪相,而太慢有可能吃不饱。因为,一般主宾停筷结束用餐了,其他客人也应该结束用餐。
(2)取菜宜酌量。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应视自己需要。取菜时不可一次盛得过多。盘中食物吃完后如果不够,可以再取。不要无视他人的存在,猛夹猛取,毫无修养。也不要专用一道菜,等于当众宣布:我最爱吃那道菜;更不能把盘子中的食品翻来翻去或去别人的面前取菜。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品,当服务员或主人夹菜时,不可打手势,不可拒绝,可取少量放入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品,勿显出难堪的表情。
(3)进食避免出声。吃东西时应闭着嘴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声音;汤菜太热,等稍凉后再食用,忌用嘴吹去热气;在喝汤时,要避免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饮用饮料不能大肆牛饮,酒品也是如此。
(4)不要明显地打嗝、打哈欠。打嗝、打哈欠有时的确无法控制,但来得及压制自然可以避免尴尬,如果来不及时,要尽量压低声音,并向邻座说声对不起。随意地打嗝、打哈欠是很令人厌恶的。
(5)不要在餐桌上挥舞餐具。用餐具敲打发出声音或指向别人,是很不礼貌的。讲到激动时,挥动餐具会令人紧张。
(6)其他细节。嘴里有食物时切勿说话;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及骨刺等都要放入骨盘内,忌随意乱扔;剔牙时,要用手或餐巾遮口。如无太大必要不要用牙签,至少要做到不引人注意。有痰要吐,应该到洗手间处理。在餐桌上咳个不停,会影响别人的进餐情绪,影响食欲。在整个进餐期间,除祝酒碰杯之外,尽量不要起立走动。在餐桌上不应看文件和信,不要做引人注目的动作。吃完后要把餐具横搁在盘上表明你已经吃完(中西餐皆是如此)。
礼仪故事 8-2
张先生错在哪里?
刘小姐和张先生在一家西餐厅就餐,张先生点了海鲜大餐,刘小姐则点了烤羊排,主菜上桌,两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张先生一边听刘小姐聊起童年往事,一边吃着海鲜,心情愉快极了,正在陶醉的当口,他发现有根鱼骨头塞在牙缝中,让他不舒服。张先生心想,用手去掏太不雅了,所以就用舌头舔,舔也舔不出来,还发出“啧啧喳喳”的声音,好不容易将它舔出来了,就随手放在餐巾上。之后他在吃虾时又在餐巾上吐了几口虾壳。刘小姐对这些不太计较,可这时张先生想打喷嚏,拉起餐巾遮嘴,用力打了一声喷嚏,餐巾上的鱼刺、虾壳都飞了出去,其中的一些正好飞落在刘小姐的烤羊排上,这下刘小姐有些不高兴了。接下来,刘小姐话也少了许多,饭也没怎么吃。
思考:
请指出本例中张先生的失礼之处。
(资料来源:搜搜网问问教学案例整理,http: //wenwen.soso.com/z/q130667838.htm)
3.祝酒有序
祝酒需了解宴会的性质,为何人何事祝酒,特别要了解对方的祝酒习惯,以便做必要的准备,使祝酒辞不失高雅而具有针对性。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不可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停止进餐,停止交谈。主人和主宾讲话完毕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席敬酒,此时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注视对方,以示敬重友好。
宴会上相互敬酒,显示热烈的气氛,但切忌饮酒过量。一般应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不可饮酒过量失言失态。不能喝酒时可以礼貌地说明,但不可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缘。
两个桌子同时进餐,不要过多地打扰另一桌进餐的人。去其他桌敬酒,应只端一个酒杯,不要拿其他东西。敬酒时,应该站在被敬人的右侧。不要太长时间打扰他人进餐。
敬酒而不劝酒。不要斗酒量、逞强,成心把人灌醉,偷偷地往他人的饮料里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达旦、无节制地狂欢酗酒。
4.席间交谈
参加任何宴会,无论处于何种地位,都少不了与同桌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如互相不认识,可先作自我介绍。与近旁的人谈话,声音不要太高,但也不要耳语,说话也不宜太多。话题选择要适当,不要打听别人的谈话内容。
小资料
美国人用餐的禁忌
5.宽衣
宴请过程中,无论天气如何炎热,均不得当众解开纽扣、松领带、脱下衣服等。小型便宴时,若主人请宾客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6.告辞与致谢
在正式宴会上,告辞与致谢一般放在吃水果后,宴会即结束。国宴时长是一小时四十分钟,其他宴请也可参照此时间,尤其是工作餐用时不宜过长。此时,一般先由主人向主宾示意,请其做好离席的准备,然后从座位上站起,这是请全体起立的信号。家宴一般以女主人的行动为准,女主人先邀请女主宾离席退出宴会厅,大家跟随离席。告辞时,应礼貌地同主人握手道谢。通常是男宾先向男主人告别,女宾先与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其他人告别。
席间一般不应提前退席。若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时,要有礼貌,应向主人打招呼后轻轻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到时离去。有事退席的理由应尽量不使主人难堪和心中不悦。从宴会结束到告辞之前不可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示。
对主人的致谢,除了在宴会结束告辞时表达谢意之外,若正式宴会,还可在一至两天内送来印有“致谢”或“P·R”字样的名片或便函表示感谢。在涉外场合一定要这样做,有时私人宴请也需致谢。名片可寄送或亲自送达。首先致谢女主人,但不必说过谦的话。
西餐礼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