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告数据偏差性研究成果

报告数据偏差性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数据采集方式基本上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都是由用户自己报告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主观感受,收集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扭曲和扩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移动图书馆服务商也不会提供后台日志数据,同时,也不能反映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主观心理感受。而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应该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研究,取样至少需要2次以上,每次取样的时间与前一次取样时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报告数据偏差性研究成果

本书的数据采集方式基本上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都是由用户自己报告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主观感受,收集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扭曲和扩大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不能像电脑记录那样客观反映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真实情况,研究者无法保证被调查者如实反映了真实感受,没有隐藏真实想法,因此研究分析获得的数据结果有时会放大变量间的关系[3];但是调查人员想查看使用记录的方式不方便进行测量,也存在着数据获取的困难。另外,移动图书馆服务商也不会提供后台日志数据,同时,也不能反映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系统的主观心理感受。同时,本书和大多数的TAM研究一样采用了剖面研究法静态地研究变量间的关系,只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一次性取样,然后,对所取得的样本进行分析,只能解释被调查者在某个点静态的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全过程的使用状态,对过程的忽视必然会对研究结论的全面性造成影响。而对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应该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研究,取样至少需要2次以上,每次取样的时间与前一次取样时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本书中的自我报告的数据采集方式不是很精确,但在用户行为研究中,目前还难以找到一个更加有效、可靠的正确方法。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应用或借鉴一些其他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如现有研究人员建议利用神经心理学的脑功能成像分析工具测量用户实际行为,最终获得真实的心理活动数据[4];也可以辅以现场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加以研究[5];同时,本书还应当加入更多的实地观察和长期取样调查对比,将系统日志与自我报告双向结合增加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长期跟踪用户的移动图书馆使用行为,了解用户的信息使用特点,进而发现和扩展模型中的潜在变量并设置科学的观测指标了解用户的信息行为,从而真正掌握使用者的实际使用行为。

【注释】

[1]William R.King,Jun He.A meta-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740-755.

[2]Moon J.W.,Kim Y.G..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1,38(4):217-230.(www.zuozong.com)

[3]Straub D.,Limayem M..Measuring system usage:implications for IS theory testing[J].Management Science,1995(8):1328-1343.

[4]潘晓月,陈渝.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研究模式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6-12.

[5]高芙蓉,高雪莲.国外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95-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