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解性生活的心理表现(psychical manifestations),我们已经建立了基本的概念,这与我们对于性兴奋的化学基础的猜想分析是极吻合的。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界定过力比多这一概念,即将它视为一种可量化的单位,用以测量性兴奋的过程和变化。
力比多作为心理过程背后的能量,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我们特地将它与支撑其他精神活动的力量区分开来,使其不仅有量的区别,也有质的差异。当然,这一区分也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的基础上:有机体的性过程与营养过程是有根本区别的。
对性变态者与神经症患者进行的分析表明,性兴奋不仅是由所谓的性部位产生的,也来自其他各个身体器官。
我们不妨设想人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个原欲库,其在心理上的表现我们称之为“自我力比多”(ego-libido)或“自恋力比多”(narcissistic-libido),我们所观察到的所有性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自我力比多的产生、增多或减少、分配和转移来解释。
然而,只有当自我力比多作用于性对象时,它才能被我们顺利地观察和分析,这个过程被看作是与自我力比多相对应,被称为“对象力比多”(object-libido)。我们发现,力比多或是固着在某些对象上,或是离开某些对象而转投其他对象,从而借此操控一个人的性行为。
对所谓的移情性神经症(歇斯底里症和强迫症)的精神分析,力比多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启示。(www.zuozong.com)
我们可以对对象力比多的变化进行追踪性的研究。当它从对象那里撤回之后,便进入了一种特定的紧张的悬浮状态,最后又返回自我(ego),再次成为自我力比多。
借助精神分析,我们在无法超越的边界的另一侧观望自我力比多的活动,并在它与对象力比多之间建立某种观念性的联系。
自我力比多如同一个大仓库,力比多从这里出发去追寻对象,并最终回到这里。而自孩提时代起,力比多就开始了对自我的追寻,随着对象力比多的出现,这一作用被逐渐遮掩了起来,但它在幕后一直存在。
在神经症和心理障碍中,力比多理论应用“力比多”这一简单明了的概念去表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推断的过程。不难设想,力比多的各种变化在解释疾病,尤其是深层的心理障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精神分析只可为我们提供对象力比多转换的确切知识,却不能对自我力比多与在自我中起动力作用的其他形式即刻做出区分。
因此,目前除了进行某些推论之外,力比多理论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发展。但如果人们像荣格(C.G.Jung)那样将力比多的意思仅等同于一般的心理本能力量(psychical instinctual force),那么由精神分析观察所获得的所有成果都将毁于一旦。我已经说过,性功能具有特殊的化学基础,这一设想将性本能冲动与其他本能冲动区别开来,并使力比多概念保持在原来的有限范围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