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这座具有2200 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漫步三坊七巷,各种各样的场馆应接不暇。其中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展示“福州三宝”的场馆。“福州三宝”是指福建福州地区传统民间制作油纸伞、脱胎漆器、角梳的传统工艺技术,又称特艺。
“三宝”之一:油纸伞
在福州,油纸伞大有来头。油纸,同“有子”音相近,寓意着多子多福;伞骨为竹,寓意长寿,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着幸福美满、团圆平安。然而在2010年前,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工艺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命运。在福州市政府的努力下,2015年,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了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此,油纸伞重新焕发了生机。
福州油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如“杨常利”纸伞,伞骨采用闽北特产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伞面要选用本省特制的棉纸,一把雨伞要经过80 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当然,如今我们简化了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1.号竹:即选竹。
2.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3.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4.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
5.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如今,福州纸伞由于工艺复杂已悄悄离开繁忙现实的都市生活,但它却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欣赏和收藏。
“三宝”之二: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瓷器同列中国工艺三宝,它是失传的夹纻技艺的重生,采自天然生漆,加以髹饰技法,集轻盈与瑰丽于一身。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这样一个故事: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国庆十周年那天,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步入宴会厅,指着门口一对高达两米的古铜色大狮子说:“你们信不信,我可以把它们抬起来”。说完真的将其中的一只抬了起来,在场外宾无不惊呼。周恩来说:“并非我力大无穷,而是这只狮子本身并不重,它是福州的仿紫铜脱胎漆器,身重只有几公斤而已。足以说明脱胎漆器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重量轻。那为什么它的重量会这么轻呢?下面我们就从它的制作过程中来一探究竟。
脱胎漆器,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再反复多遍地将瓦灰漆泥刷在麻布上,完全干透的麻布胎体会变成坚硬的外壳。阴干后,制漆工匠轻敲麻布外壳,里面附着的石膏胎体被震碎脱落,留下漆布雏形,脱胎后得到的麻布胎轻盈坚硬。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一个脱胎漆器作品的制作,需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的工序,工期一般都要几个月以上,光是阴干的步骤就要耗费许多时间。
“三宝”之三:角梳
福州角梳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它制作工艺精湛,色泽莹亮,光润如镜,造型精美。一般来说福州角梳选择的是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方水牛、黄牛和北方绵羊的角。传统的福州角梳制作工艺复杂,经过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这还不算完,还要按照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或描上人物、山水等,再装饰上金银箔方为成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个同学制作简易牛角梳的过程:
[主要材料](www.zuozong.com)
牛角
[所需工具]
砂皮 案板 钢锯条 钢丝球 锉刀等
[制作步骤]
1.取牛角最大的地方刮两条线出来,沿着这两条线锯开。
2.锯子刮完后,用清洁球粗打磨。
3.用砂纸细打磨。
4.画线,齿开在框里。弧形的梳子,外弧大,内弧小,把梳齿的线锯出。
5.用锉刀和细砂纸修齿。
6.做成一把简易的牛角梳。
福州角梳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并成为“福州三宝”之一的活态文化,是因为它的价值。而角梳匠人做的,是以精湛绝尘的技艺、臻于至善的执着,赋予角梳灵动的生命。
福州三宝工艺品蕴含了福州文化、地方特色和工艺水平,被人美誉为——三山巧艺,四海独绝。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应该好好保护它们,更应该创新地继承它们,将它们不断发扬光大,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课后小练习
1.油纸伞由哪几部分构成?油纸伞有着怎样的美好寓意?
2.简要说说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
3.试着自己做一把简易的角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