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唐牛李党争:朋党之争下的唐王朝深渊

晚唐牛李党争:朋党之争下的唐王朝深渊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朝中的一些官员分成了两个派系,分别被称作牛、李两党。这两个派系的官员互相排挤,争吵不休,历史上将这种现象称作“朋党之争”。李德裕唐武宗时的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不仅如此,凡是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牛党排挤出了朝廷。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朋党之争拉上了帷幕。然而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再加上后来的朋党之争,一步步将唐王朝的统治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中。

晚唐牛李党争:朋党之争下的唐王朝深渊

唐文宗即位后,励精求治,可是最终却失败了。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就像是一个患病的老人,渐渐日薄西山。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设立了藩镇,本意是为了稳定边防。然而,到了唐朝后期,各镇节度使逐渐拥兵自立,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不仅如此,从唐肃宗李亨起,开始亲信宦官。到了唐朝中晚期,宦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

公元826年,唐文宗即位,他励精求治,处心积虑地想要除掉宦官。当时,朝中的一些官员分成了两个派系,分别被称作牛、李两党。牛党是以牛僧孺(rú)、李宗闵(mǐn)为首,他们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李党是以李德裕为首,他们大多数是出身士族的公卿子弟。这两个派系的官员互相排挤,争吵不休,历史上将这种现象称作“朋党之争”。

其实朋党之争从唐宪宗的时候就开始了。公元808年,唐宪宗举行了一次考试,想要选拔一些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才。在这次考试中,有两个考生能够直言利弊,非常出众,于是主考官韦贯之把他们推荐给了唐宪宗。这两个人一个是李宗闵,一个是牛僧孺。

李德裕

唐武宗时的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他自幼胸怀大志,熟读诗书,因为党争的缘故,多次被排挤出京。为相期间,功绩显赫,出现了“会昌中兴”的局面。被后人誉为“万古良相”。

当时的宰相叫李吉甫,他出身士族,原本就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再加上看到牛、李二人又是在批评自己的过失,于是非常生气。他跟唐宪宗说,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入选,是因为和主考官有交情。唐宪宗听了之后,非常生气,不但没有提拔他俩,连主考官也被贬了官。两派从这里开始便结了怨。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入仕。李德裕这个人非常有才干,从小饱读诗书。可是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也看不起科举入仕的官员。公元821年,朝廷又举行了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考试由牛党的钱徽主持,结果有人告他徇私舞弊。唐穆宗询问李德裕时,李德裕说真有这样的事。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zhé)到外地去了。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恨透了李德裕。从此以后,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的官员,与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的官员明争暗斗得更厉害了。

唐文宗即位后第三年,即公元829年,李宗闵依附宦官,做了宰相,上任后又推荐牛僧孺做了宰相,牛党显赫一时。他们当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合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不仅如此,凡是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牛党排挤出了朝廷。(www.zuozong.com)

相关故事

少年老成的李德裕

李德裕幼年时便资质不凡,唐宪宗非常喜爱他,常常把他抱坐在腿上。李吉甫也经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机敏。一次,宰相武元衡见到李德裕,问他:“你在家都看些什么书呢?”李德裕却一句话都不说。第二天,武元衡把李吉甫嘲笑了一番。李吉甫对此非常生气,回到家里把儿子责备了一顿。这时,李德裕却说:“武公身为宰相,不问治国的方法,却问我读的是什么书,这是礼部该管的事呀!他问得不恰当,所以我才不回答的。”武元衡知道后,非常惭愧。

李德裕入川后,整顿边防,发展生产,仅仅两年,境内安定,经济有了好转。公元832年,唐文宗又召李德裕进京,任命他做兵部尚书(官名)。不久又罢免了李宗闵的宰相之职。可是仅仅两年,李德裕又遭到排挤,李宗闵又被召进京城,继续为相。

唐文宗本人非常厌恶朋党干扰朝政,可是他当时受宦官控制,只好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儿用李宗闵和牛僧孺。一派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个派系水火不容,这对当时的朝政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唐文宗虽然非常苦恼,却又无可奈何,他向身边的大臣说:“除掉藩镇不一定难,可是消除朋党实在是太难了!”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即位。李德裕终于当上了宰相。他同样竭力排斥李宗闵、牛僧孺及其党羽,把他们都贬谪到了南方。

唐武宗死后,继承皇位的唐宣宗对唐武宗亲信的大臣心存芥(jiè)蒂(dì),于是李德裕一路遭贬,一直被贬到了崖州(今海南岛),并于公元850年,病死在了崖州。这个时候,李宗闵和牛僧孺也都病死了。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四十多年的朋党之争拉上了帷幕。然而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再加上后来的朋党之争,一步步将唐王朝的统治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中。

公元835年,唐文宗不甘心被宦官控制,于是和大臣一起谋划诛杀宦官。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有人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头天夜里降了甘露。唐文宗以观露为名,打算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到后院杀掉,结果却被发觉。后来仇士良发动反击,李训、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朝臣达到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知识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