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品格故事:吕蒙正的坚持与勇气

中国品格故事:吕蒙正的坚持与勇气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蒙正19岁那年,母亲由于劳累过度病逝了,吕蒙正从此孤身一人。—唐·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品格故事十年寒窗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名叫吕蒙正。他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只能住在一个破窑洞中。年幼的吕蒙正不仅没叫过一声苦,还经常挖野菜、拾柴火,为母亲分忧。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帮助他正式进入当地的学校上学。在那里,陶行知练成了一手好书法。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

中国品格故事:吕蒙正的坚持与勇气

经典诵读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早知今日读书是,

悔作从来任侠非。

—唐·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

品格故事

十年寒窗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名叫吕蒙正。他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只能住在一个破窑洞中。两人全靠母亲给村里人纺纱织布,勉强糊口度日。

年幼的吕蒙正不仅没叫过一声苦,还经常挖野菜、拾柴火,为母亲分忧。他每天外出时,总会路过村子里的学堂。听到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吕蒙正也非常想上学。可家中连吃穿都顾不上,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呢?于是吕蒙正的母亲决定自己来教孩子读书。她找了一些残缺不全的旧书,晚上一边纺纱,一边教儿子念书。

吕蒙正有了读书的机会, 高兴极了,拾柴挖菜时都在背书。遇到不懂的词儿,母亲也解答不了,吕蒙正就到村中学堂向先生请教。先生见他好学,就免费教他知识,吕蒙正的学业因此大有长进。

吕蒙正19岁那年,母亲由于劳累过度病逝了,吕蒙正从此孤身一人。他白天在街头谋生,晚上则继续在破窑洞中苦读。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宋太宗时吕蒙正进京赶考,因为才学出众最终被宋太宗钦点为状元。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早知今日读书是,

悔作从来任侠非。

—唐·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www.zuozong.com)

品格故事

十年寒窗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名叫吕蒙正。他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只能住在一个破窑洞中。两人全靠母亲给村里人纺纱织布,勉强糊口度日。

年幼的吕蒙正不仅没叫过一声苦,还经常挖野菜、拾柴火,为母亲分忧。他每天外出时,总会路过村子里的学堂。听到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吕蒙正也非常想上学。可家中连吃穿都顾不上,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呢?于是吕蒙正的母亲决定自己来教孩子读书。她找了一些残缺不全的旧书,晚上一边纺纱,一边教儿子念书。

吕蒙正有了读书的机会, 高兴极了,拾柴挖菜时都在背书。遇到不懂的词儿,母亲也解答不了,吕蒙正就到村中学堂向先生请教。先生见他好学,就免费教他知识,吕蒙正的学业因此大有长进。

吕蒙正19岁那年,母亲由于劳累过度病逝了,吕蒙正从此孤身一人。他白天在街头谋生,晚上则继续在破窑洞中苦读。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宋太宗时吕蒙正进京赶考,因为才学出众最终被宋太宗钦点为状元。

品格传承

陶行知寒窗苦读

读书不分顺境、逆境,只要立志求学并付诸行动,就能学有所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出身贫寒,但十分好学。年幼时,他看到富人家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无力缴纳学费,有位在附近开馆教书的先生,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就让他免费前来听课学习。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帮助他正式进入当地的学校上学。在那里,陶行知练成了一手好书法。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虽然每天往返20里,但他在路上也不忘背诵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他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 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唐诗,向富家同学借来唐诗选本,边吟诵边抄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

正是因为这样刻苦学习,才使得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品格传承

陶行知寒窗苦读

读书不分顺境、逆境,只要立志求学并付诸行动,就能学有所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出身贫寒,但十分好学。年幼时,他看到富人家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无力缴纳学费,有位在附近开馆教书的先生,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就让他免费前来听课学习。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帮助他正式进入当地的学校上学。在那里,陶行知练成了一手好书法。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虽然每天往返20里,但他在路上也不忘背诵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他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 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唐诗,向富家同学借来唐诗选本,边吟诵边抄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

正是因为这样刻苦学习,才使得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商王武丁时期·玉龙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君子如玉,古人用玉的温润、坚硬、纯洁来表达对理想品格的向往。

商王武丁时期·玉龙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君子如玉,古人用玉的温润、坚硬、纯洁来表达对理想品格的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