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理的方法使预算编制科学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预算涉及的内容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高校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针对不同预算项目,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综合运用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预算方法。比如在编制专项经费预算支出时就可运用零基预算法,考虑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测算每项经费的数额以及支出的必要性,最后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总体上加以协调。而在编制日常经费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时就适合运用增量预算法,以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根据上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去定本年预算数额。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高校经费的浪费,防止各部夸大申报数,造成预算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现象发生。另外,根据高校发展规划,编制与之配套的滚动预算,使预算充分发挥其特有作用。
将贷款资金纳入财务预算管理。当前,高校普遍负债较多,某些年份尽管收支有结余,但并不表示当年就能按期偿还贷款,在预算编制时,应该引入现金流量模型,将贷款资金的还、贷纳入财务预算,以更好地反映学校财务的真实情况。在还款高峰期,在保证基本支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项目支出,保证资金链不断;在学校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加快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时,及时筹措资金,保证学校重点工作的完成。
采用零基预算,突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高校在编制校内财务预算时,往往按历年经费和习惯来编制预算分配数,预算编制方法简单落后,不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一些高校长期沿用“基数+增长”的分配方法,即根据上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因素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简便易行,但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分配给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高校必须深化预算改革,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取消“基数+增长”法,实行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的着眼点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创新思维,反映预算管理的前瞻性思想,非常适应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形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将学校所有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然后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按照已认定的优先次序来排列,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来测算每一单位、部门的支出需求,将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对赤字项目则建立滚动项目库,按重要性排序,视财力按顺序分步专项落实。整个预算编制过程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和依据这一总体目标分解的各部门目标,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形成预算初稿,经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形成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零基预算是一种科学的预算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限制资金支出的随意性。
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预算管理的参与性。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全校上下的协调配合,不可能由财务部门关起门来做决策。由于各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即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学校财务部门与各预算单位共同参与讨论,相互沟通。加强预算的参与机制,为零基预算的实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这种参与性预算让高校各部门、各层次的领导和各关键岗位的人员都一起参与预算的编制,可以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在具体预算过程中,各预算单位先初步编制部门预算,并报财务部门初审;财务部门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再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修正,或与财务部门进行磋商,最终将认可的预算报告财务部门;最后,通过财务部门的整理汇总形成预算初稿。参与性预算充分考虑到预算执行者的意见,意义十分深远。(www.zuozong.com)
高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统筹使用学校各项资金,在学校内部实行国拨资金和自有资金的综合平衡,把这两方的资金捆在一起,统筹合理安排,这是管好、用好各项资金,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即指在编制收入预算中,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尽量核实收入,避免赤字隐患。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扩大编制预算范围,实行全面预算。多年来,高校所编制的预算只是校级财力预算,没有将各种非校级资金的收支纳入学校的预算范围。虽然有的高校编制了综合预算,也只是应对上级部门的需要,没有经过合理、科学的论证,与预算执行结果相差甚远。为了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界限,统筹考虑学校各项资金,实行预算资金的统一使用、统一调控,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必须扩大预算覆盖面,实行全面预算。
科学编制综合财务计划。综合财务计划就是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预算。预算的编制、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编制与执行过程中,要确保以下几点以强化预算的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是预算内容的完整性。要反映校级、院系二级单位的全部资金收支计划,否则将使预算考核缺乏依据和可比性。二是预算项目的细致性。对经常性项目、专项经费不能采用粗线条估算,也不能只是总额的控制。对收入要打实,支出要打足。三是预算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对学校内外环境的影响进行广泛、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要综合学校各方面建设的需要,要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四是预算效力的权威性。年度预算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职能部门不能随意要求改变或追加预算。五是预算与决算的有效结合。决算是一个财政年度的结束,是对收支完成情况的事后报告,预算只有与决算的结合才能全面反映财务运行效果,这就要求预决算的内容、口径要统一,要按照核算口径还原和归集已编制预算以期取得可比口径预算项目进行考核。六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