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恒大足球队成功案例:冲超、夺冠、亚冠八强的背后力量

广州恒大足球队成功案例:冲超、夺冠、亚冠八强的背后力量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果呢,短短几年,广州恒大足球队不仅实现了一年冲超、两年夺冠、三年卫冕的目标,而且还连续两年打进亚冠八强,今年更是雄心勃勃力争冲击亚冠冠军。正是在许家印和恒大俱乐部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下,李章洙教练终于不负众望,带领广州队一路高歌猛进,冲超、夺冠、挺进亚冠八强。同样,里皮也用自己优异的执教业绩再一次征服了球迷、回报了恒大。

广州恒大足球队成功案例:冲超、夺冠、亚冠八强的背后力量

(一)恒大足球的快速崛起

2010年3月1日,在广州足球队因涉及假球事件被中国足协降入甲级联赛后,恒大集团高调宣布入主广州足球,并喊出“三年内夺中超冠军,五年内亚冠夺冠”的口号,那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恒大集团董事会主席许家印是在痴人说梦。结果呢,短短几年,广州恒大足球队不仅实现了一年冲超、两年夺冠、三年卫冕的目标,而且还连续两年打进亚冠八强,今年更是雄心勃勃力争冲击亚冠冠军。有人说,恒大足球的快速崛起是用金钱堆出来的。其实,这种论调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否认,这几年广州足球的成功离不开恒大集团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但起到更关键作用的是,恒大足球俱乐部拥有一套规范有效的管理办法和高度职业化的运作机制。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是俱乐部对主教练的高度信任。

接手广州队后,恒大足球俱乐部决定聘用韩国教练李章洙当主帅。李章洙是一个“中国通”,在中国有多年的执教经验。而打动李章洙、让其前后仅花了四天时间就决定前来广州执教的,正是许家印和恒大那种豪气及他们的办事效率与风格。签下李章洙后,恒大俱乐部给了这名韩国名帅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特权:“我们是董事长领导下的主教练负责制。你需要什么助手,尽管带过来。你需要什么队员,尽管开列名单,我们会想尽办法弄过来,而且请相信,我们也有能力把他们弄过来。”另外,恒大在薪水待遇方面也让李章洙很难推辞:“薪水待遇不用谈,你在合同的空白处填写就是了——恒大方面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来到恒大李章洙将拥有他在中国此前从没有过的执教环境。同时,他可以动用的资源,也是多少教练梦寐以求的,许家印真的就是中国的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恒大俱乐部果然说到做到,不仅先后弄来了郜林、郑智、孙祥、穆里奇等一大批知名国脚和实力外援加盟,而且充分信任主帅李章洙的执教套路,极力维护其权威,使得广州队可以说是在一夜之间迅速崛起。2011年中超二次转会中,恒大更是“三顾茅庐”,并且在支付了1000万美元的转会费后,终于把巴西最佳球员孔卡请来了中超。孔卡加盟恒大,征战中超联赛可谓让整个世界足坛都为之震惊。无论是南美还是欧洲都纷纷大篇幅地报道恒大引入孔卡。而孔卡年薪为税后700万美元,也让包括皇马球星在内的众多世界级球星望尘莫及。2012年5月1日,亚冠小组赛,广州恒大对阵全北现代,孔卡第10分钟点球命中,全北第43分钟扳平比分,赵星桓第65分钟被红牌罚下,恒大之后大举压上,却被李东国在第90分钟和第93分钟连进两球,最终恒大1∶3输球,末轮必须取胜才能确保出线。比赛中孔卡第60分钟被换下,怒踢水瓶发泄不满,随后坐在座位上又摔毛巾。更让人意外的是,孔卡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质疑李章洙的言论,“为什么被换的总是我?”对孔卡的言行,许家印没有听之任之,亲自拍板决定了对孔卡的处罚,停赛至少9场,罚款100万元,全队通报批评。这已经不是恒大第一次对球员开出罚单,但却是恒大开出最重的一次,也是中国足坛史上单笔最重的处罚,而且针对的还是花了两亿元请来的大牌外援,许家印的“铁腕”可见一斑。许家印5月4日晚上召开了全队会议,向球队通报了孔卡因藐视主帅李章洙而受到的重罚。许家印在会上严厉告诫所有球员,这次对于孔卡的处罚已经念及他是初犯,所以还不是最重的处罚。如果还有其他球员再犯同类事件,必将比孔卡的处罚更为严重。同时,许家印严厉地强调挑战主教练权威就等同于挑战老板、无视老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正是在许家印和恒大俱乐部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下,李章洙教练终于不负众望,带领广州队一路高歌猛进,冲超、夺冠、挺进亚冠八强。后来,恒大队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费尽周折请来了意大利著名教练里皮替代李章洙。而在对待里皮教练这方面,许家印和恒大俱乐部给予的信任和支持相比李章洙而言,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里皮也用自己优异的执教业绩再一次征服了球迷、回报了恒大。基于球队目前良好的成绩和表现,从管理控制效果上来讲,恒大俱乐部对球队主教练的信任和使用,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二)王石对万科的管控方式(www.zuozong.com)

万科的成长是一个传奇故事,王石更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王石自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任公司董事长至今。2003年夏天,年龄52岁,作为万科董事长的王石,与他的队友们一起完成了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创造了国内登珠峰的最高年龄纪录。2010年5月,王石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中国最年长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纪录。2011年,在接到哈佛大学的邀请后,王石作为访问学者到了哈佛游学。作为万科的最高掌门人,王石如何能够做到“淡出万科”边登山、边游学,还能管控好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呢?

2012年4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王石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个董事长最重要的是把握什么样的事情。第一个是战略上的把握,这更多是董事会层面的,我觉得在这点上我是蛮称职的。以前登山期间召开董事会很不方便,不能亲临现场,我就通过卫星电视、卫星电话来沟通;同时,每年的股东大会是我一定要参加的,股东大会不能通过视频召开,这样做会不尊重股东。这么多年来我除了2003年登珠穆朗玛峰那年,没有参加股东大会,其他事件都不能构成不参加的理由。第二个要把握的是,确定了事情之后让谁去做,这是用人方面的选择。第三个是公司出了问题要承担责任。无论如何我不能说因为我在登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都不是不承担责任的理由,这就是失职和失责。”在企业管理的用人方面,王石讲:“用人方面我的大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首先对人一定要有怀疑,这种怀疑是制度性怀疑,人都是有自私的一面的,他会情不自禁地犯错误。关键是怎么避免犯错误?这就需要制度性的东西来检查和约束,及时发现和制止错误或者减少错误的发生率。其次就是一旦你用了他,就必须信任他。用人还怀疑他,这是绝对不正常的情况。中国人喜欢讲‘志同道合’,对我来讲,其实可以‘志不同道合’,也可以‘道不同志合’。当然既是朋友又是同事那更好,但是我会对可能成为朋友的同事稍微疏离一些,因为这样处理事情时就有个度。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是这样的,如果把感情用在做事情上,事情就会很难做。”在谈到与管理团队是否存在分歧,如何处理分歧时,王石回应:“与管理团队没有分歧怎么可能呢?一定会有分歧的。但对于分歧,我的处理原则是:只要对公司的影响不是致命的,即使你认为对方是错的,你也要尊重他的决定,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对与错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只要在一个企业的经营中,这个决定不是致命的。万科发展到现在,谁都不能说万科没犯过错误,我也经常犯错误,但这些错误都不是致命的,公司还在前进,还在扩张,大家都会从正面来看待所犯的错误。所以我说,肯定会有分歧,关键是在于出现分歧时怎么对待,对我来讲就是只要不是致命的,即使你认为这个决定不是你的意图,你也要尊重,这是我管理万科的原则。你认为他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你是他的领导,有不同的角度;最后你要求按你的角度去做,因为你是董事长,这对下一代管理团队的培养、成熟没什么好处。”

王石所指的管理团队,最核心的代表人物就是郁亮。48岁的郁亮是万科公司总经理,在这个位置已经坐了12年,被普遍看作王石的接班人。王石选择了郁亮,深圳地产圈资深人士尹香武将他们二人比作“东家”和“掌柜”。与王石“站在山顶说话”的姿态不同,“郁亮更愿意与大家打成一片来达成目的,更愿意笼络大家然后再改变大家。”在执行层面上,郁亮给万科注入了高效的组织管理、严密的市场风向把控和超强的执行能力,这让他在2010年推动万科提前完成了“千亿计划”。2011年,万科高管团队动乱,徐洪舸、肖楠、刘爱明、袁伯银4位副总裁先后离职;项目陷入困境,产品陷入品质危机,深圳金色领域业主发起了维权活动。2012年,万科内部问题仍然在发酵:万科重庆总经理邢鹏辞职,“安信地板”令万科品质蒙羞。外界将最近两年万科的问题归结于王石的离开。他不以为然,并坚决否定重掌万科的猜测。他的逻辑是:“我接手一两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他不行,你再维持两年,将来还是不行,如果他行,你接手了就没法证明。”这些问题的爆发正是万科进入“千亿俱乐部”门槛的试金石。王石愿意在万科扮演指引方向、把控节奏的角色。凭借王石对其的信任,财务背景出身的郁亮在金融领域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操控力,从2010年开始,万科就开始筹划收购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并且开始到世界各地考察合作项目。2012年,万科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南联地产,更名为万科置业(海外),控股收购了28家房地产企业,税收利润、ROE(净资产收益率)均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王石信任郁亮,郁亮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互相离不开。”新浪乐居华南区总经理李咏涛如此描述王石与郁亮之间的传承关系。

而在哈佛游学的王石推动了万科的国际化进程,顺利与美国铁狮门、香港新世界地产签署了合作项目。除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转型、客户的转移之外,王石更多考虑的是平衡投资风险,他将万科未来的投资版图划分为:华南、华东、环渤海湾、中西部及海外,而海外市场也有可能细分为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在全盘方向性谋篇布局之外,王石始终保持着与万科“若即若离”的关系。虽然现在不管日常事务,但并不意味着王石不掌握公司内部的情况。得益于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系统,王石随时随地可以了解万科的运营数据。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他都会看20~30分钟万科内网,关注万科的经营管理动态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王石对万科管控方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用人之道——信任!换句话讲,信任在王石对万科(郁亮)的管理控制效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