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兰[12] 苏晓军[13] 李育民[14]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上承载着独特的使命。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思想政治课,使之成为生动的课程实践,是摆在每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德育价值意识不强,教学内容浅表化、碎片化,教学实施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探究,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突出、批判性思维欠缺等弊端,这与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强化深度学习迫在眉睫。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深入到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的教学过程。我们认为,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做到“六有”:课堂有魂、课堂有人、课堂有理、课堂有疑、课堂有思、课堂有动。
一、课堂有魂:解决课堂的初心使命问题
课堂有魂,是指思想政治课不能拘泥于具体知识的传授,而要把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奉献社会的高尚灵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等的培养摆在首位。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全过程;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强化课程的灵魂价值既是教师职责所在,也深刻反映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本质,反映了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定位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由此可见,判断思想政治课上得好不好,有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教师是否能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受到灵魂深处的触动,实现政治理念的认同、行为表现的自觉践行。
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都要体现“课堂有魂”。价值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的“魂”,它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对具有显性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把握,力求达到活、透、清、实的效果。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内容是显性目标,需要通过展示案例、探究分享、开展活动让学生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学生的理解升华为“坚定走什么路,举什么旗,跟谁走,为什么而奋斗”的问题。对具有隐性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价值因素。例如,学习收入分配问题就要挖掘出人的“财商”与“财德”的问题,即一个人不仅要懂得如何获得财富,更重要的是懂得拥有财富后如何支配财富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又如,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确立,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探究中国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境界。
二、课堂有人:解决课堂的学习主体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有人就是要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带动深度学习的发生。课堂有人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立场、学生自主、学生发展。学生立场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重视课堂生成的问题,服务于学生的需要;学生自主指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要留足时间,懂得“留白”的妙用,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提倡实践体验学习;学生发展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到了什么,课堂学习对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观转变的作用,最后要落脚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
课堂有人要求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立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议题,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探索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评价上,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形成为评价的标准,而不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语言表达、课堂展示等为依据。以“多变的价格”一课为例,深度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价格的变动及影响。例如,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春节前夕菜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调查,探究思考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比平时昂贵的原因,学生在市场调查、经验交流、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得出:商品的价值决定了价格,但供求会影响价格;临近春节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会适度上涨等,让学生在参与和经历中收获成长。
三、课堂有理:解决课堂的论证逻辑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想政治课缺少了理论逻辑,问题就说不清,说不透,说不好,学生学习效果就不突出,外在的表现就是浅表学习,而不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要“有理”,其本质是遵循理论规律,增强说服力。思想政治课的学理性包括:一是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的理论规律;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应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方面的理论规律;三是学生成长的理论规律;四是一般科学理论规律,如哲学、逻辑学的理论规律。
思想政治课的学理基础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航作用,展现本学科所蕴含的强大科学性和逻辑性,更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www.zuozong.com)
四、课堂有疑:解决课堂的价值澄清问题
学贵有疑,课堂因“有疑”而精彩。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疑”就是怀疑、反思、批判,不盲从、不迷信,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出现容错、试错、知错、纠错、悟错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达真理,因此,要包容学生犯错误,试错是探讨疑在何处,知错、纠错、悟错的过程则是不断解决疑问,升华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探索过程。课堂有疑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开启思维和智慧的大门。
有疑的课堂需要有问题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提出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困惑、思索,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推动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有疑”还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强化辨析,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问题,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引发学生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挑战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并在价值冲突、探索、建构的基础上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课堂有思:解决课堂的高阶思维问题
深度学习的最主要特质是高阶思维。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思想政治课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分析、归纳、辨析、判断等,在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其高阶思维能力,这是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必然要求。
培养高阶思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等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调研、分析、比较、归纳、创造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二是重视课堂的生成。引导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展开探索,学生在思考中生成问题,做出判断,并进行探究批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世界的物质性”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自然界是物质的相关内容时,就有学生提出人工降雨是人为干预天气,否认自然的物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生成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实现人工降雨的前提是什么?人工降雨是否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分析得出:人工降雨的前提是天空必须有足量的云,需要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向云中发射适量的降雨剂。对这一生成问题的探究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的物质性原理。
六、课堂有动:解决课堂的实施样态问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去体验、感悟、辨析、认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主导课程实施的内在逻辑,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局的关键抉择,被视为本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思想政治课堂要“动起来”,需要做到“形”“神”兼备,不仅形式要动,情感思维也要动。“课堂有动”的考察维度有学习态度主动、教学方法灵动、课堂开展活动、课外采取行动。“课堂有动”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常态。
如何实现“课堂有动”?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一是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二是强化辨析,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三是优化案例,着眼于综合性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综合的观点,提升综合能力;四是走出教室,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各种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开展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模拟法庭、模拟社会、研学旅行、市场调研等活动,让思想政治课灵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课堂丰富起来。在课堂评价上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如实记录课堂活动的频次、内容、质量、水平。
图1 思想政治课“六有”结构图
总之,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深度学习视域下思想政治课“六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图1)。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有魂),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原则(课堂有人),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课堂有理),通过批判、质疑的方法路径(课堂有疑),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课堂有思),并以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方式(课堂有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