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感是人体通过接触水环境所产生的一种抽象化的主体感觉,这种感觉包含了人体的多个抽象化层面,如人体的皮肤、神经和肌肉等,可以理解为游泳者的一种特殊素质和感知能力,也是一种专门化的身体感知。水感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运动的成绩。游泳初学者的水感培养,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恐水”和“惧水”的心理问题,也体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更能够在游泳实践中切实提高身体对水的感知能力,使学习者重新认识人和水的相互关系,凸显并还原在教学中被技术至上所遮蔽的身体本位意识。[1]游泳中的水感和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实践中不能彼比孤立。
(一)水感的概念
水感,顾名思义就是游泳时人体对水产生的复杂的主观感觉。但正因为它是属于人体的主观感觉,因此到目前国内外对此的认知还处于各执己见的状态。例如,国外的一位研究者曾提出游泳者对水的“自我感觉”即水感,水感越不好的人对水的压力变化的敏感度越低,反之同理。当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此下过定义,如原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曾用“轻”“飘”“浮”“贴”四个字对良好的水感进行简要总结;廖品松认为,水感是游泳者对水的特性产生的主观感觉(生理和心理)和客观反映(人体通过对水的物理性感知而表现出的外部特征)[2];王建宇认为,水的物理特性不属于水感概念范围[3];施振豪指出心理和生理因素才是培养水感的关键所在[4];更有学者认为水域介质和人体神经传导通路、皮肤和肌肉感受器是影响游泳者水感培养的重要因素;等等。
综上所述,水感是人体在水环境下对水下各种变化的直观感受,并由大脑皮层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锻炼出良好的控制能力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游泳动作,把握合适的方向和速度等,是游泳运动员掌握和提升游泳技术的关键点。游泳初学者和青少年对水比较“陌生”,特别是刚开始学游泳时,对水存在着恐惧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鉴于此,则亦可将“水感”简单地理解为人体感官对水的温度、浮力、阻力和压力的感受。
(二)水感的重要性
不难理解,游泳者的“灵魂”便是水感,它是游泳运动成绩好与否的关键点,对于学习者来说意义重大,且其涉及范围广,如游泳技术、技巧以及知觉感应等。所谓的“感”指的是人体在长期坚持某项运动后所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和感知能力,存在于肌肉中。这对游泳教学质量的提高、游泳心理的强化和游泳技术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培养学习者水感的方式来说,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便是引导学习者不断增强心理体验,在指导其加强基础技术练习的同时,还应使其在水中的身体感觉得到良好的培养。只有这样,游泳学习者的水感才能日益增强,且游泳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1)水感培养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依靠水流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肢体的运动方向,由此获得更大的推进力。
(2)游泳运动员的“生命”即水感,身体对水的较强适应能力和规范泳姿动作的生成对游泳学习者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且两者的前提都是拥有良好的水感。
(3)好的水感是练就成熟技术动作的基石,有了好的水感后划水和打腿动作省力、高效,划水效果好,动作轻松连贯,游进效果显著,身体流线型明显。
(4)水感有助于游泳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游泳技术,尤其是对学习时间不多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考核成绩。
(三)水感的培养方法
水感的训练与培养可以使游泳者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达到理想效果。学习游泳的关键之一是培养水感,游泳初学者对水环境不熟悉,对水环境随机不定的变化缺乏很好的掌控力,所以这时候身体对水的机敏感觉很重要,良好的水感能加快其熟悉水性。
水感具有“柔韧性”,游泳者水感的培养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例如游泳者的训练、技术和身体等,还有游泳的速度以及水的温度。基于此,游泳者必须制订长期、系统、规律的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获得良好的水感和成熟的技术,但这一点在短期内很难完成,尤其是手上的技术动作和对水的感知觉,如手臂、手掌和手指对水的感知觉,手臂做抱水、手掌做推水和划水、手指做抓水等,需要加强练习。当然,这几个部位除了是游泳前进时的主要力量来源外,还是控制身体和感受水流变化方向的“指示灯”,因此对此训练板块应列出详细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尤其是感知觉的训练。同时,游泳初学者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引导,这也是关键点之一。因为教师对游泳初学者有启蒙作用,可以让其对游泳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如何逐步掌握动作技巧和提高技术水平,并结合多方面训练形成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学习方法,以使他们在练习与思考的同时,逐步体会在水中的良好感觉,从而掌握完整正确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水平。以下是游泳学习者练习水感的方法。
1.工具辅助型式。
初学者可以通过游泳辅助工具进行练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合适的工具(如浮板、浮球),加强对水感的培养。(www.zuozong.com)
2.游戏互助式。
初学者达到一定人数后,可以组织一些群体趣味性游戏。比如“穿山洞”“火车赛跑”“逆向转圈”“水中赛跑”“吹乒乓球”“结网捕鱼”“水底寻物”“抓水怪”“打水战”等。
3.手游式。
通过变换不同的手上动作感受水压,如手握拳与不握拳交替进行。带划手板游时,认真观察手掌在出水与入水时的角度。
4.曲线式。
在练习中,游泳者的手臂应像螺旋桨或电风扇的叶片一样以不同角度在水中变化游进,其间所产生的推力和升力是由手臂与躯干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然手型变化对推力产生的影响在练习中也应进行深刻体会。
5.反常式。
反常式是指与平常规范方法相反的游进法。游泳者可通过俯卧、仰卧和侧卧等几种“卧姿势”,体会如何在水中通过身体和手所受的作用力不同来改变身体位置,并学会使身体向前游进和向上升起的技能。如蝶泳和蛙泳组合游式,就是身体俯卧于水中,两手臂划蛙泳手,双腿打蝶泳腿的练习法。
6.特殊式。
按照游泳技术要求,游进练习时肘关节是弯曲的。但此方法相反,手臂保持直线形向前游进,简称“直臂划水练习”。此方法可使游泳者切身体会到水流速度、阻力大小与水感、游泳技术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游泳学习者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更优异的成绩。
7.呼吸式。
呼吸时可以用口和鼻呼吸。用口呼吸时,手扶池边,口尽量张大,迅速吸气,然后将头潜入水里,3秒之后头露出水面进行一次换气。多重复几次,次数越多,呼吸越顺畅。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必备条件之一便是良好的水感,而好的水感是由好的技术展现出来的,好的技术是冲破水对身体造成的各种阻力所取得的。有的人先天水感就好,有的人则需要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良好的水感。但无论先天还是后天,只要坚持训练,水感就会有所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