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山亦有水,富春山水非人寰。”富春江流域是一个文化圣地,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经过上千年的积淀,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两岸有孙权故里龙门古镇、黄公望隐居地、郁达夫故居、受降厅、两浙公所、郁风苗子艺术馆、施肩吾纪念馆、周雄纪念馆、泗洲造纸文化遗址等名人古迹、文保单位、纪念场馆,为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学校张芬英老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
张芬英老师先带领学生从书店、图书馆、网络的信息中搜集有关富春江的诗、文,又从很多典籍中筛选了32首古诗,1篇古文,7篇现代散文,20首现代诗歌。其中有唐代罗隐的《秋日富春江行》,宋代范仲淹的《题小隐书室》,元代李桓的《富春舟中选一》,清代纪晓岚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还有现代郁达夫、郭沫若等写的诗歌。也有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写的《富春江上》,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等等。此外,有许多同学还搜集到关于富春江的传说和故事。大家把搜集到的古诗文,通过筛选,在家长的帮助下,编印成约6万字的小册子,人手一份。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两周进行学习,并背诵了其中大部分的诗文。
富春江人读描写富春江的诗文,唱赞美富春江的诗歌,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感受,多了一份亲切,多了一份自豪,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爱。这些诗文留在学生们的心里,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走的是文人巨匠的“足迹”,驻足观赏的是国学大师曾经“描述”的风景,为学生增添游览的兴致打下伏笔。
2012年4月15日,在家长的协助下,张老师带领学生从东吴文化公园上船,溯江而行到桐君山,行程一百多公里。师生一路感受烟雨富春,欣赏江水美景和自然风光,行走在季羡林先生未到的江路,感受作家叶文玲的梦境。
富春江沿岸,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乘船游览富春江以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富春的各个人文景点。赵晨组游龙门古镇,探寻孙权故里;朱雨晗组感受东吴公园的古典与现代之美;徐蕾组鹳山揽胜;徐晓洋组罗隐碑林访古;胡起睿组凭吊严光先仙风道骨;严峻组5个同学追寻黄公望的足迹,从他们已经游览过的庙山坞、森林公园的怡人风光到荡舟富春江上,徐徐展开《富春山居图》,同学们不由地惊叹富春山水、富春俊才;李少卿组通过寻访“郁达夫”,感受最深的是郁达夫的爱国精神,他以笔为武器,像鲁迅一样,为抗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如果说,走进活的《富春山居图》是总体感受富春江,那么这由组长带领的活动则是做深度的探究,深刻地感受富春江的人文内涵。这样“点和面”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对富春江的感受就不再是浮在面上。畅游富春江是在老师和家长带领下进行的,走进富春江的人文景观则是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的,完全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本次活动全程录像,留下了富春江的旖旎风光,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回校后,由学校电教中心朱晓烨老师制作成长达20分钟的纪录片。纪录片的解说词由学生起草,张老师进行了修改,最后由学生葛炎清、郎之正朗读配音。
学生们读了文字中的富春江,亲身游览了富春江,感受到富春江伟大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最后用笔写下自己心中的富春江。同学们每人至少写了1篇游记,有的多达3篇。在游记里,同学们有的借鉴名家名句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有的引用学到的赞美富春江的古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写作的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引用这种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例如严峻同学游览了《黄公望隐居地》后,写道:到了十字路口,我们抬级而上,上面的路是用木板铺的,上面飘着红色的香樟树落叶,时不时能听见鸟儿们美妙的合唱。小溪流淌着,发出哗啦啦啦的声音,我越来越能体会到范仲淹写的《题小隐书室》中的最后一句“何须听竹丝,山水有清音”的意境了。是啊,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汇聚成一片,成了最好听、最美妙的音乐,它比什么都能让人放松心情。
王梓臻同学的诗歌《富春江像支长笛》中写道:
富春江像支长笛,
船儿似按着笛眼屈伸的手指,
当风儿,
温暖轻柔的风儿吹过时,
幽静的江上;
听那缓缓的笛声,
开始奏鸣。
鸟儿自由飞翔,
白鹭的歌声飘荡在平如镜的江面,
静静倾听,
缓缓入眠……
在游览中,学生拍了许多照片。回校后,孩子们还拿起水彩笔描绘富春美景,有的孩子还为照片、图画配上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活动更加充满了文化气息,更加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www.zuozong.com)
富春江两岸,蕴藏着许多民间传奇和故事,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传奇和故事。例如《春江鲥鱼的传说》《鹿山传奇》《关于罗隐》《严子陵钓台的民间故事》《龙门美食》《郁达夫轶事》,还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
把搜集到的民间传奇和故事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员向全班同学讲一个故事。这又是一次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在这次活动中,还请音乐老师徐婷婷教大家唱郁达夫的《自选诗一》: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景,来往春江有钓船。谱了曲子,让学生学唱。我们还请陈琴老师教全班同学吟诵古文《与朱元思书》。在音乐声中,在吟诵中,学生再一次陶醉在富春的山光水色之中,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最后还进行了成果展示,亲近富春江。
每张图板都与各小组游览的主题相关,有照片,有图画,有诗文。在制作中,各小组的成员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充分展示了各组的特点和学生的才华。
请柬制作更是精心。从请柬的用纸质地、色彩,到请柬形状的设计,以及请柬内容及字迹,都十分考究。他们知道,请柬不但要精美,而且邀请语要得体。请柬制作的过程,也是礼仪教育的过程。
2012年6月13日晚上,学校西面的大教室内,大屏幕上醒目地打出了“走近母亲河——富春江语文实践展示活动”的标题,室内两旁摆满了学生精心制作的展板,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家长和老师。
汇报开始,我们播放亲临富春的纪录片,孩子们重温富春江之行。学生朗诵历代文人歌咏富春江的诗文,介绍古诗文中的典故,朗诵名家笔下的富春江美文,讲富春江的传说……
这次汇报,也让家长和老师开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富春江,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学生素养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挖掘家乡的其他素材,引导孩子们探究家乡变化,厚植家国情怀。“家乡”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温暖而古老的记忆。那里的山水、物产、亲情、乡音总会勾起我们浓浓的回忆。杨琦老师带领的小蝴蝶中队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启了探究家乡的旅程,让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都成为学习的资源,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寻找问题和答案。
景动家乡,领略家乡风情。美好瞭望远方不如俯瞰身边,一场深度的“家乡游”让我们走进家乡。寻一处风景,品秋日之沉静;访一处古镇,感受心之祥和;觅一口美食,感受家的原味。
黄公望诗中所云:“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一水青岑外,千岩绮照中。”一砖一瓦、一景一物,历经千百年的沧桑,一座座卧于乡野田间的美丽乡村,宁静悠然,或青瓦白墙,或鹅卵小路,或蜿蜒巷弄,尽是一片片不被惊扰的世外桃源……
龙门古镇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江南最大的古村落,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漫步在古街巷,一步一景。正逢龙门庙会,奔走在石子小路,穿梭在屋房弄堂,游客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古村往日的宁静。家乡的美食也是别具风味,龙门面筋色泽金黄,浓香扑鼻,可谓色香味俱全。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面筋揪成小块,摊成圆形,在中间放上一颗做好的馅料,再把面筋搓得又大又圆,扔进油锅,炸得通体酥脆。咬一口,美味极了!
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无论是山野间的奇花异草,还是公园中的景观植被,都深深吸引着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奥秘。新晋网红阳陂湖成了我们的科学探索基地,通过实地观察、亲身感受,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阳陂湖湿地的了解,从而在心中播下保护湿地、保护环境的种子。边看边学习,边玩边记录,既丰富了课外生活,也激发了大家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声动家乡,探索红色足迹。回望历史,我们铭记于心;立足今日,我们勇往直前。为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从中汲取红色力量,我们通过走访纪念馆、资料收集、访谈人物等方式了解我们身边的先锋。我们参观了陆人淼自建的阅览室、东洲保卫战史料馆、田家英率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并对陆人淼进行了访谈,了解到陆人淼保护地方历史的一片赤子之心。我们走进郁达夫故居,体会历史先辈为实现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回顾了抗日战争的重要节点和重要事件,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默读碑文,了解先烈事迹。还参观金萧文化纪念馆,回顾英雄事迹,了解斗争历程。目睹先烈遗迹,凝思英雄壮举,必将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日后用政治、经济、文化跨越式的发展理念来建设家乡,传承优秀的红色基因。
情动家乡,感知家风文化。从星夜兼程到灿烂春雨,每个勤劳工作的人,都是祖国的建设者。他们拥抱未来,脚步不曾停下;他们奉献担当,奋斗的花儿在华夏大地绽放。
家风、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的立家之本、幸福之源,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好的家风、家规、家训,不仅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期待,也是传达社会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小蝴蝶中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队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家校联手“传承好家训、订立好家规、弘扬好家风”的活动。主题班会上宣传家风家规,品读红色家书,学习家风家规。在家中,亲子共读一本书,同写感悟促提升,构建家风文化。在家中,我们帮爷爷奶奶捶背、洗脚,用实际行动传递亲情,使孝道温暖溢满家庭。
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家庙,翻看家谱,寻根问祖,不忘忠孝礼仪。还走进社区、养老院,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传播孝道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好家风是一本无字的典籍,让我们明白世间的许多道理;好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让我们铭记于心、付诸于行;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传承,让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把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做好接力,把好家风传下去。
富阳,是我们的家乡。他是一本让我们百读不厌的书,需要细细翻看,反复琢磨。在踮起脚尖勇敢追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归处,我们需要不断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家乡、认识自己。小蝴蝶们的探索还在继续,文化的传承永无止境,将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寻找与学习,进一步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成为更加优秀的传承者。
天空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东边日出西边雨?自然天气是怎么预测出来的?……在富阳气象科普园里,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多收获。探究家乡文化,探究身边动植物的生长,探究节气、传统节日……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老师有效指导的关系。老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老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在活动准备阶段,我们永兴小学的老师充分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活动主题选择以及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构思选题,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确立活动目标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方案的制订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实施方法和路径选择,对活动可利用的资源及活动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等,增强活动的计划性,提高学生的活动规划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吸纳合理化建议,不断优化完善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