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构:极致体验构筑社群感召力

重构:极致体验构筑社群感召力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户思维模式运营的最高形态莫过于社群。事实上,社群和粉丝是有区别的:社群是一个两两相交的网状关系,关注于满足用户、服务用户,而粉丝经济是以某个点为中心,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个中心的明星式经济。社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自我运作,但粉丝经济不会。无论是社群还是粉丝,没有谁更好之说,无非就是侧重点不同。做粉丝经济对创始人要求很高,做社群经济考验的是长期的运营能力。

重构:极致体验构筑社群感召力

传统的客户思维体验,通常都是客户与商家发生交易之后才产生的,比如客户付款后才能享受到某种服务。用户思维却是从你开始关注商品和服务的那一刻起,体验就已经产生了,比如你关注了某个微博或官方微信,那你就已经成了它的用户,它会通过各种体验,让你从关注到感兴趣,从感兴趣到成为使用者,再变成粉丝,最终形成社群

用户思维模式运营的最高形态莫过于社群。商业社群从产品开始,经体验而深化,成型于产品的独特魅力。你的产品有多极致,体验有多完美,对社群的感召力就有多大。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社群组织变得更容易,简单的一个微信就能让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自发地形成一个组织。

社群运营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互联网思潮影响下的产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俨然,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传递企业精神的一种工具。这种精神与内容通过社群运营得到有效的传播。

有人说,社群是不是粉丝?事实上,社群和粉丝是有区别的:社群是一个两两相交的网状关系,关注于满足用户、服务用户,而粉丝经济是以某个点为中心,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个中心的明星式经济。社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自我运作,但粉丝经济不会。(www.zuozong.com)

早期把社群玩得不错的当属豆瓣,最初豆瓣也有粉丝经济的影子,创始人杨勃在豆瓣中威望很高,但后来杨勃就退居幕后了。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豆瓣,但很少有用户知道豆瓣的创始人是谁。另一个比较有名的社区就是百度贴吧,它应当是中国最大的社群了。

无论是社群还是粉丝,没有谁更好之说,无非就是侧重点不同。做粉丝经济对创始人要求很高,做社群经济考验的是长期的运营能力。若能集合粉丝,进行社群化运营,开发衍生品、实现产业化,把关系转化成价值,和粉丝建立起品牌认同,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