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民族独立与解放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民族独立与解放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猛烈冲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制度。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使几个世纪以来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了解放,而且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战后,亚洲人民反帝斗争高涨,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空前发展。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5日印度宣布独立。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民族独立与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兴起了巨大的民族解放斗争风暴,殖民地纷纷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战后宣布独立的,这些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这是当代世界历史的一个突出特点。

非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沉睡的大陆”非洲觉醒了,掀起了巨大的民族独立浪潮。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经营几个世纪之久的殖民体系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

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北向南。从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时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集中在北非。埃及独立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腐败的法鲁克封建王朝利用英国的支持实行专制统治。1945年纳赛尔等青年军官成立了埃及自由军官组织,成为埃及革命的领导力量。1952年7月23日清晨,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占领了国王行宫所在地——亚历山大,法鲁克国王逃往国外。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成立,埃及民族独立斗争获得巨大胜利。

到1956年,北非6国除阿尔及利亚(1962年7月独立)外,都已获得独立。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末期。这是民族独立运动以暴风骤雨之势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时期。非洲大陆诞生了32个新独立国家。非洲,这个昔日帝国主义的后方基地成为反帝反殖斗争的前线。

1960年,非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变化,有17个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60年以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向前发展。1961~1968年又有15个国家赢得民族独立。到60年代末,非洲已有41个独立国家,英、法、比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这是以葡属非洲殖民体系崩溃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猛烈冲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制度。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的卡埃塔诺政权倒台,新政府对各殖民地采取较宽松的政策。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安哥拉于1975年先后宣告独立。至此,历时500年之久的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

第四阶段,1980~1990年,这是最终完成非洲大陆非殖民化历史任务的时期,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分别于1980年和1990年宣布独立,至此,非洲大陆完成了非殖民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使几个世纪以来遭受殖民奴役的非洲人民获得了解放,而且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联合国占据近1/3的席位,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印总督宣布印度处于战时状态,限制印度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同时,美国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在印度的影响扩大,为了换取印度积极参战,美国竭力主张英国允许印度独立。

战后,亚洲人民反帝斗争高涨,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空前发展。1946年工农运动在全国迅猛扩展。罢工斗争由1945年的848次增加到1946年的1629次,参加人数由75万增加到196万。农民运动遍及全国。孟买工人起义成为战后印度独立运动的顶峰,2万名士兵参加了这次起义,他们扯下英国国旗,走上街头,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起义迅速扩展到马德拉斯、卡拉奇等港口的水兵中。21日,全部印度海军人员加入斗争。孟买20万工人、学生举行罢工、罢课,声援水兵起义。(www.zuozong.com)

但是掌握印度民族运动领导权的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起义进行了谴责,国大党主席阿萨德认为起义是“越轨的”行动,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也要求士兵放下武器,采取“合法的、和平的方式”。起义最后失败。

战后印度和亚洲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空前规模的印度反英斗争,迫使英帝国主义改变其在印度的统治政策。1946年3月15日,艾德礼在英国议院承认,英国“不能采取旧的方式对待现代的局势”。英国统治集团认识到必须对印度作出重大让步,才能保住自己对印度的殖民权益。

然而,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在关于印度的前途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国大党要求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统一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则坚持分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大党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成立临时政府和制宪议会,穆斯林联盟则提出英国人“分治后离开”。1946年7月魏菲尔总督公布临时政府的席位时,给国大党6席,穆斯林联盟5席。穆斯林联盟对此提出抗议,并决定把8月16日作为实现建立巴基斯坦的“直接行动日”。这一天,在加尔各答举行了穆斯林的抗议示威活动,酿成了两个教派之间的大仇杀,死伤甚多。印度国内各党派、教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几乎演变到了内战的边缘。

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年初,印度反英斗争进一步高涨。工人罢工、农民运动和土邦人民反对封建王公的起义风起云涌。当时,英国驻印总督的参谋长伊斯迈说:“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

为了避免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完全崩溃,并防止印度人民革命进一步发展,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新的对策。艾德礼惊呼印度局势可能引起危险,不能再无限制地继续下去。他提出,英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步骤,至迟在1948年6月以前把政权转让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1947年3月,蒙巴顿就任印度总督,6月3日,他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又称“蒙巴顿方案”)。这个方案决定把印度划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15日印度宣布独立。两国成为英联邦内的自治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年之久的直接统治宣告结束。这是印度人民经过各种形式的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但是英国策划的印巴分治,给两个新的独立国家带来一系列恶果。印巴分治后,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被迫进行大迁徙,导致了严重的难民问题。教派的纠纷和仇杀频繁发生。1947年8月,旁遮普大屠杀竟然导致50万人死亡。甘地也因谴责教派仇杀,在德里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死。尤其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纷争的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建国问题上,存在着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三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早在抗战后期,国共两党就对战后“中国向何处去”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国民党继续顽固坚持一党专政;中国共产党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民主党派则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国民党迅速强占了全国主要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并且接收了日军的大部分物质资源,从而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凭借强大的实力,国民党对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充满了信心。但是由于和平民主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同要求,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也尚未完成,蒋介石便摆出希望用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国共矛盾的架势,于抗战结束后先后三次邀请毛泽东进行谈判。

经过1945年秋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斗争,达成了协议。但国民党反动派旋即破坏协议,并依恃其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于1946年7月向各解放区实行军事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及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争第一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失利,政治欺骗破产,经济危机加深,国统区人民运动高涨,形成了第二条反蒋战线,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包围之中。一些民主人士大力宣传中间路线,主张“调和国共,兼亲美英”,但对中国的政治走向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且,中国民主同盟还被国民党强令解散,中间道路宣告彻底失败。

从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中共中央提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深入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扩大。这时候,蒋介石政府实行“戡乱总动员”,但是已经无法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了。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年初提出举行和谈,当共产党针锋相对地提出惩办战犯等八项主张时,蒋介石却予以拒绝。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在中国大陆的崩溃。解放军继续在大陆追歼残余的国民党军队。与此同时,共产党邀请全国民主力量共同筹划建国大计,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陆续进入解放区,参加新中国的筹建工作。同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