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杨树和柳树最适合栽培茶树菇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杨树和柳树最适合栽培茶树菇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图8-26 茶树菇栽培茶树菇培养料假如含氮量较高,则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则产量低。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杨树和柳树最适合栽培茶树菇

人工栽培灵芝采用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两种方式,见图9-11和图9-12。段木栽培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栽培方式,在山区推广较多,又分为短段木熟料栽培和长段木生料栽培(图9-11);代料栽培又可分为瓶栽、地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目前广泛采用代料栽培,代料栽培中多数采用塑料袋栽培。其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根据出芝场所的不同,又分为室内栽培和室外栽培(图9-12)。

图9-11 灵芝段木栽培

图9-12 灵芝代料栽培

1. 栽培季节与品种

(1)灵芝的栽培季节 段木栽培方式一般安排在春季,生产周期较长,要经过4~5个月才能出芝。代料栽培生产周期较短,整个周期80~90d。就春季栽培而言,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可根据灵芝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地区灵活安排具体栽培时间。秋季栽培因产量低、子实体形态差而不常采用。

(2)灵芝栽培品种 灵芝的品种较多,以其颜色不同,主要有赤灵芝、黑灵芝、黄灵芝、密纹薄芝、紫芝、鹿角灵芝等。目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泰山赤芝、日本赤芝、韩芝、台湾一号、云南四号、植保六号、801等。

2. 灵芝代料栽培技术

灵芝代料栽培就是用木屑、秸秆、棉籽壳等原料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目前代料栽培已有多种方法。栽培季节一般来说以4月上中旬接种为宜,5月制栽培瓶或袋,6~9月出灵芝。

(1)灵芝栽培工艺流程如图9-13所示。

图9-13 灵芝栽培工艺流程

(2)菌种培养

①配方

原种、栽培种培养都可使用以下配方:

a. 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1%。

b. 杂木屑74.8%、米糠25%、硫酸铵0.2%。

c. 棉籽壳44%、杂木屑44%、麦麸或米糠10%、蔗糖1%、石膏1%。

d. 棉籽壳60%、杂木屑30%、麦麸或米糠7%、蔗糖1%、石膏2%。

e. 玉米芯50%、木屑35%、麦麸或米糠15%。

f. 杂木屑80%、米糠20%。

图9-14 灵芝原种

图9-15 灵芝栽培种

②培养料配制:根据当地资源,选好培养料,按比例称好,拌匀,含水量为60%~65%。加水至手捏培养料只见指缝间有水痕而不滴水为宜。

(3)瓶栽法 瓶子一般用罐头瓶或用750g菌种瓶作栽培瓶。培养料以杂木屑、秸秆、米糠、麦麸等为主。

①装瓶、灭菌、接种:参考原种、栽培种培养料配方,将拌匀的培养料及时装入瓶内,边装边适度压实,使瓶内培养料上下松紧一致,料装至瓶肩再压平,并在中间扎孔,以利于接种。随即将瓶口内外用清水洗干净塞好棉塞。进行高压灭菌或常压间歇灭菌,灭菌后,温度降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进行无菌操作接种,然后移入培养室培养。

②栽培管理:遵循灵芝在生长发育条件要求,细致管理,相互协调,即可长出光泽度明亮的灵芝。

(4)塑料袋栽培法 灵芝塑料袋栽培法具有操作管理方便、运输成本低和效益高等优点,是目前代料栽培灵芝的主要方法。

①塑料袋的规格与培养料的配方:塑料袋一般采用规格为(15~17)cm×(33~35)cm×0.004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每袋可装干料0.5~0.75kg左右。若采用高压灭菌,可采用(15~18)cm×(30~35)cm×0.005cm的聚丙烯袋。培养料常用配方如下。

a. 棉籽壳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

b. 玉米芯75%、过磷酸钙3%、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

c. 木屑40%、棉籽壳40%、玉米粉(麸皮)18%、蔗糖1%、石膏粉1%。

d. 豆秸粉(或花生壳、棉秆粉)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

e. 玉米芯50%、木屑30%、麸皮20%。

f. 稻草粉45%、木屑30%,麸皮25%。

g. 稻草粉35%、麦秸粉35%、米糠25%、生石灰2%、石膏粉2%、蔗糖1%。

将上述配方中的稻草、麦秸、玉米芯、豆秸等去除杂质和毒变部分后晒干粉碎,木屑、石灰、过磷酸钙等过筛,按规定比例分别称好,混合均匀。把蔗糖用清水溶解后徐徐加入混合料中搅拌均匀,使含水量达60%~65%。用手紧握一把料,手指间有水印即为适宜含水量。

②装袋、灭菌、接种:将配好的料,检查含水量及pH是否适宜,然后装袋,袋子一头扎紧,装袋时要注意上下松紧一致。装入培养料至袋长的3/5。在塑料袋上加上颈圈,用木棒打一孔洞,塞上棉寒再用牛皮纸或报纸扎好袋口。然后进行灭菌,一般常压灭菌100℃维持12h以上。灭菌后温度降至30℃以下,移入接种箱进行无菌操作接种。(www.zuozong.com)

③发菌期管理:接种后立即将袋子移入培养室,平放在培养架子或地面上,根据气温决定摆放层数。保持温度25~28℃,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暗光、空气新鲜。7d左右翻袋一次,使袋受温均匀,发菌一致。翻堆时拣出感染杂菌的菌袋进行处理。当菌丝发至袋的1/3时,将室内温度降到25℃以下,促使菌丝长粗长壮,30d左右菌丝会发满全袋。

④出芝期管理:当菌丝发满全袋,手拿袋子有弹性,袋子两端有黄色水珠出现时,立即运往出芝棚。一头出芝的袋子要竖直整齐排放,洒水时防止袋中积水。两头出芝的袋子要平摆成墙状,高7~10层。袋子排放好后立即洒水,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左右。同时保持温度25~28℃,给予较强的散射光照,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10d左右的培养,料面会有乳白色的原基形成。

当袋口出现原基时,用剪刀剪去扎口绳。保持温度25~28℃,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增强散射光,加强通风,促菌盖快速膨大。若环境中CO2浓度超过0.1%时,就会形成 “鹿角灵芝”。

假如料面现蕾较多,还要进行疏蕾,每袋保留2~3个蕾,使养分集中,长成盖大朵厚的子实体。也可将料袋摆在地面上出芝。

如果场地充足,可进行畦栽。将薄膜脱去,间距2~3cm卧放在宽80~100cm、深12~15cm的畦内,覆2cm厚的壤土,进行出芝管理。

⑤采收:灵芝的子实体生长初期为白色,后变为淡黄色,经过50~60d,就变成棕黄色或褐色。种类不同,子实体颜色也不同。当菌盖不再增厚,不再长大时,菌盖表面色泽一致,触摸有硬壳感,菌盖上布满锈色孢子时,要及时采收。灵芝不能过老采收,否则会降低药效,且不利于第二潮生长。

采收方法是用小刀从柄中部切下,不使切口破裂。或一手按着袋子,一手拿着菌柄慢慢转动,当基部和培养料脱离后再轻轻拔出,不能直接向上用力拔出,否则会将基部的培养料带出,影响下潮产量。采收后停止喷水1~2d,按上述方法管理,又会长出芽茬。

采收后应及时烘干、晒干,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60℃,干制后灵芝含水量达到13%左右。每2.5~3kg鲜灵芝可晒1kg干灵芝。干制后要马上装入塑料袋密封存放,不能散堆在仓库内存放。灵芝极易吸水返潮,会使灵芝变霉或虫蛀,失去使用价值。灵芝存放时间长或遇到长期阴雨天,天晴后立即复晒脱水,干后再密封存放。

3. 灵芝段木栽培技术

灵芝段木栽培分为长段木栽培和短段木栽培。长段木栽培是将适宜灵芝生长的树木截成0.8~1m的段,打孔接种进行栽培,一次接种多年出芝。具体方法可参考香菇段木栽培法。

灵芝短段木栽培是一种熟料栽培方式,即短段木经灭菌变成熟料,接菌种进行栽培。其特点是菌丝长得快、出芝早、成功率高。短段木栽培推广很快,基本上取代了长段木栽培。

短段木栽培10月下旬伐木、晾晒、截段,11月装袋、灭菌、接种。

(1)树种选择和截段 适宜灵芝生长的树种有栎、柞、青冈、桦、栲、槭、槠、榆、栗、野山桃等。砍后经干燥,将树干截成15cm长的木段,晾晒2~3d,以段木中心有1~2cm微小裂痕为宜,此时段木含水量为35%~42%。

为节约资源,木片法栽培较为适宜。利用阔叶树枝杈及边料作为主要栽培基质,选用直径6~12cm的原木,砍伐后15d内将其截成15cm的段。用柴刀削去截面四周毛刺、刮平周围树皮尖锐部分,粗、细段木全部从中心部位平均劈为四瓣,用绳捆扎装入塑料袋进行灭菌,装袋时将树枝夹在木片之间,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法木片间空隙多,通气性好,灭菌彻底,发菌快,栽培成功率高。

(2)装袋 一般选择规格为(20~24)cm×(50~55)cm×(0.004~0.005)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装袋前将段木表面尖锐突出处用刀削平,以免刺破袋子。然后用捆扎木片法把短段木装入袋中扎口。把细木屑在水中拌匀后,用勺子把其填充到菌袋底端,将捆扎木片装入袋中,两端扎口。

(3)灭菌、接种 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00℃维持24h以上。冷却后,将降至30℃的袋子放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接种时两人配合,一人解开扎口绳,一人将菌种接入段木的两个端面,整 个端面要用菌种覆盖严,然后再将扎口绳扎紧。用捆扎木片法的一般一端接种。接种量为段木重的5%~8%。

(4)发菌期管理 接种后,菌袋搬入预先灭过菌的培养室,摆放8~10层,堆高1~1.2m,每堆之间留0.7~0.8m的通道。控制室温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暗光,空气新鲜。10d后进行翻堆,挑出菌种未定植的袋子,在无菌箱内重新补种。淘汰污染的袋子。发菌后期,为促使长入木质部的菌丝变粗壮,将室内温度降到20℃。经过2~2.5个月的培养,菌丝可发满整个段木,此时应打开袋口,加强通风。

(5)覆土 发满菌丝的菌袋运往出芝棚。棚内建数条0.8~1m宽的畦。于15℃左右的晴天,把短段木(捆扎木片)从袋中取出,竖直排放在畦内,每根段木之间留8~10cm的距离,盖上沙质湿土,再在表面盖1cm左右的稻草或麦秸,可防止喷水时泥土溅在子实体上。也可将菌袋下端1/3的塑料袋割去,间距8~10cm竖直排放在畦内,顶端留0.5cm长的菌棒在土外。

覆土7d后,菌丝全部恢复生长,如采用菌袋法,即可剪口。从袋口扎绳处将袋口剪下,保留袋口折痕,不可把袋口全部剪下,以减少袋内菌木水分蒸发,有利于每个芝棒出1~2个优质灵芝。

(6)出芝期管理 覆土后喷雾洒水,保持地面土壤湿润。棚顶要遮荫,给予散射光照,棚内经常洒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温度25~28℃。7~10d后,段木上端出现乳白色瘤状原基。10~15d后,原基开始分化。子实体膨大期,保持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加强通风换气。

一个原基上分化多个芝柄或一根菌棒上分化2个以上原基并均形成芝柄的,应疏芝,一根菌棒上留一个健壮芝芽。对没有出芝的菌棒,可用疏去的芝芽进行嫁接,用利刀把芝芽削成楔形,插于菌木顶部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的菌丝层内,同时用力稍按楔形芝芽两侧的菌木使芝芽固定。对生长过快的芝柄可留3~5cm,将其余部分剪去,进行嫁接。随芝盖的生长,芝盖间距缩小,若相邻灵芝间距过近,可用小树枝等将菌柄轻轻撑开,以减少相互粘连,长成单柄优质灵芝。

(7)采收 当菌盖不再增厚,菌盖边缘颜色与中央一致,通体为深褐色,用手触摸有硬壳感,要及时采收。

采收时,用果树剪从芝盖以下3cm部位剪去,留下菌柄以利再生第二潮灵芝。采收时不可用手握菌盖,以免菌盖下层附着孢子粉,使色泽不均匀,从而降低商品质量。留柄剪芝,二潮芝可以用头潮芝柄作原基快速长出芝芽,减少潮次间隔时间,缩短生产周期。但在收二潮灵芝准备过冬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从菌材上摘下。

(8)采后管理 如果采收孢子粉,一般一年只收一潮灵芝,一个菌棒上除可采收15~20g孢子粉外,还可采收30~35g灵芝干品;否则,可收两潮灵芝。

采过第一潮灵芝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将段木盖好,让菌丝生长2~3d,然后洒水增湿。5~7d后第二潮原基开始出现,经过25~30d后便可采收第二潮芝。

采完第二潮芝后,天气转凉,原基不再大量形成,要做好段木的越冬工作。不完全覆土出芝的,先将老菌皮去掉,用稻草覆盖,上面再盖上沙土,保温防冻。

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立即将覆盖的稻草和沙土清除干净,向畦内灌水,提高出芝棚的湿度,到5月原基开始形成,6月可以采收。一般情况下,短段木栽培可连续收获2~3年。

(9)其他事项 对于灵芝的栽培管理,可总结如下几点:

①要有一定散射光照:灵芝生长对光照相当敏感,如过阴,灵芝子实体柄长盖细小,再加上通气不良和CO2浓度高,则形成 “鹿角芝”。光线控制总的原则是前阴后阳,前期光照度低有利于菌丝的恢复和子实体的形成,后期应提高光照度,利于灵芝盖的增厚和干物质的积累。

②注意温度变化:灵芝子实体为恒温结实型,正常的生长温度为18~34℃,最适范围为25~28℃。菌袋埋土后,如气温在24~32℃,通常20d左右即可形成菌芽。当菌柄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温度、湿度、光照度适宜时,即可分化菌盖。气温较高时,要时常注意观察展开芝盖边缘白边的色泽变化情况,防止变成灰色,否则再增大湿度也不能恢复生长。如中午气温高,还要揭膜通风。

③控制空气相对湿度:灵芝生产需要较高的湿度,灵芝的子实体分化要经过菌芽→菌柄→菌盖分化→菌盖成熟→孢子飞散过程。从菌芽发生到菌盖分化未成熟前的过程中,要经常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以促进菌芽表面细胞分化,土壤也要保持湿润状态,晴天多喷,阴天少喷,下雨天不喷,但不宜采用香菇菌棒的浸水催芽的做法。

④重视通气管理:灵芝属好气性真菌,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可形成正常肾形菌盖,如果空气中CO2浓度增至0.3%以上则只长菌柄,不分化菌盖。为减少杂菌危害,在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气管理,让畦四周塑料布通气,揭膜高度应与柄高持平。这样有利于分化菌盖,中午高温时,要揭开整个薄膜,但要注意防雨淋。

⑤做到 “三防”,确保菌盖质量:一防连体子实体的发生,排地埋土菌袋要有一定间隔,当发现子实体有相连可能性时,除非有意嫁接,否则不让子实体相互连接,并且要控制袋上灵芝的朵数,一般直径15cm以上的灵芝以3朵为宜,15cm以下的以1~2朵为宜,灵芝朵数过多将使一级品数量减少。二防雨淋或喷水时泥沙溅到菌盖造成伤痕,品质下降。三防冻害,海拔高的地区当年出芝后应于霜降前用稻草覆盖畦面,其厚度为5~10cm。

图9-16 灵芝覆土栽培生长的不同阶段

图9-17 灵芝代料栽培生长的不同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