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英语口语技能教学的原则:新时代新探

中学英语口语技能教学的原则:新时代新探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口语教学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二)多样化原则传统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学生的口语水平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样化原则,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中学英语口语技能教学的原则:新时代新探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口语教学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情境化原则

语言的使用必须在一定的场合或者情境中进行,因此在口语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情境这一重要的因素。在当前我国的口语教学中,真实情境教学是严重匮乏的,多数中学生很少有真操实练的机会,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口语水平较差。

情境化原则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真实情境下的训练机会。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从不同的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不同的练习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训练。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是购物,可以是走亲访友,也可以是约人看电影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场景来自行设定对话内容或者叙述故事。

(二)多样化原则

传统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学生的口语水平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样化原则,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口语知识以图片、动画、影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给学生创造真实的英语口语语境,不断地增强学生说的能力。

(三)生活化原则

学生学习口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后的交际。因此,教师在设计口语任务的时候,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主动开口的机会。对这一原则的把握,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主题或者话题应该具有趣味性。

(2)要从学生实际的需求和愿望出发。

(3)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

(四)互动性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进行训练,还需要让训练充满互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坚持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动,具体地说就是对某一话题所展开的动态性的练习。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仅仅采用提问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口语表达,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教学弊端,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小组讨论、对话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训练活动。只有这样,口语教学才会给学生营造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压抑的教学环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渐进性原则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例如,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语言的影响,英语发音常常夹杂着一些方言口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语言特点和发音困难,由易到难逐步地引导并帮助学生克服这一语言发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出正确发音的英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起初设定教学目标时要适中,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低的教学目标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太高的教学目标则会令学生对口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六)科学性原则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口语学习也是如此。在口语教学中,纠错是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在口语教学中需要客观地对待纠错。既不提倡有错必纠,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也不提倡对错误置之不理,认为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会让语言朝着更为僵化的方向发展。(www.zuozong.com)

在口语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语言错误,有些教师会立刻打断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的错误,这种方式有着一定的弊端:容易打击学生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恐惧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会因害怕出错而逐渐丧失使用英语口语表达的勇气。这一方法是不可取的。

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错误,教师不能立刻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在学生表达结束之后再对其进行纠正,但是也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根据学生不同的错误进行具体的处理。通常而言,在实际的操练语言的场合,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可多纠正;但是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场合,则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纠正,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际即可。对于口语水平较高、充满自信的学生,当众对其纠错能够给这样的学生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对于口语水平较低、缺乏严重自信心的学生,则需要避免当众纠错,防止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因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先表扬、再纠正是最佳的纠错方法,这有利于维护学生口语学习的自信心以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纠正的机会。

(七)鼓励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造成学生不愿意开口讲英语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文化因素、情感因素、角色关系因素等。1996年,著名的学者崔(Tsui)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的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了以下五点原因。

(1)学生怕说错而担心其他同学耻笑而不愿说。

(2)学生觉得自己的语言水平低而不愿说。

(3)教师的问题有些难,学生本身就不理解。

(4)话轮分配不均匀。

(5)教师提问时不能容忍沉默,学生不愿意回答的结果就是要么就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开头说,要么就是教师自问自答。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并且为学生设置一些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学生才能有积极的兴趣投身到说的行列中。

著名学者纽南(Nunan,1999)认为,口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鼓励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英语,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语境,让学生在这些语境中充分地练习自己的口语,并且他们也不用担心会被其他的学生耻笑。对于那些口语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脚架式”教学,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些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口语学习策略

(八)先听后说原则

听和说是交际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需要在听懂对方话语的前提下,才能说出合适的话语,从而进行有效的交际。

具体到实际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来获取相关的语言信息,逐步地涉及大量的词汇,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其是当具有足够的语言储备之后,学生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会话,这也是经过听的积累之后所达到的必然结果。可见,遵循先听后说的原则,在听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积累和模仿,有利于不断地提高说的能力。

(九)内外兼顾原则

内外兼顾的原则是指不仅要注重课堂活动,还要兼顾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课外活动。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以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且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交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适时地进行一些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能够正确、恰当、流利地进行交际。

另外,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小组讨论,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机会培养学生说口语的兴趣,从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