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恩比的著作揭示了英国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霍恩比的著作揭示了英国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19世纪末期,盛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其中,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可见,霍恩比的著作中体现了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此外,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结构及结构的使用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由于语言具有差异性,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还会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

霍恩比的著作揭示了英国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19世纪末期,盛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其中,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此外,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理论

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体现在对句型结构的研究层面。其中霍恩比(A.S.Hornby)、帕尔默(H.Palmer)等是这一语言学派的典型代表。

英国语言学家霍恩比有很多著作,他在《英语句型和惯用法》(Guide to Patterns and Usage in English)一书中对英语的很多句型进行了归纳,其中涉及5种名词句型、25种动词句型、3种形容词句型。并且,在论述这些句型的过程中,霍恩比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实例。可见,霍恩比的著作中体现了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此外,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结构及结构的使用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20世纪40年代,很多学者也转向研究语言结构与情境的关系,结构主义伦敦学派由此诞生。其中,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韩礼德(Halliday)是这一学派的典型代表。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南太平洋岛屿居民文化的深入探索,明确指出只有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地清楚他们的语言。因此,“语境”这一术语被提出来。所谓“语境”,是指语言活动中涉及的自然环境。之后,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弗斯(1957)提出了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研究。同时,他提出了能够描述“语境”的三个特点:一是参与者的特点;二是相关目的的特点;三是语言行为效果的特点。韩礼德是弗斯的学生,也是将“语境”这一理论成型的著名语言学家,他对语言进行描述主要是从三个层面考虑的,即实体、结构以及语境。很明显,语境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他将语境理论进行了总结,提出“语域”这一术语。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1)语场。语场就是语言发生的范围和区域,它对语言的概念功能有重要影响。一般语场涉及三个要素。

①参与者,即交际双方的个人特征,如智力、生理等。

②活动场所,即语言发生的真实环境。

③语用区域,即交际双方所谈论的话题,其往往是由上述两个因素决定。

(2)语旨。语旨又可以称为“话语基调”,即交际双方的关系及他们的角色关系、社会关系等,它对语言的人际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语旨也涉及三个要素。

①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如发话人的地位、年龄、世界观等。

②话语主题的正式程度。

③对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是否予以关注。

(3)语式。语式又称为“话语方式”,是指交际双方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即是书面形式还是口头形式,它对语言的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等语篇功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语式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书面与口语的区别。

(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理论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理论对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也有着重要贡献。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是从印第安人口语开始的。很早之前,印第安人的语言并没有形成文字形式,所以只能用语言符号来进行记录,然后将搜集的样本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这些样本的特征和结构。后来,通过利用这些样本来建立起一些描写手法,进而开始研究英语与其他印欧语言。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看来,语言被认为是一个将意义编成语码的系统,这一系统是由与结构相关的音位、单词、词素等成分组成的。

一般来说,一个语言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1)音位系统。在音位系统中,语言学家不仅对音位、音位组合原则、音位变体等进行描述,同时对连贯话语中的语音现象(同化、异化、重音、语调、省音等)进行描述。

(2)词素系统。在词素系统中,语言学家对词素、词素构成成分、词素变体等进行描述。

(3)句法系统。在句法系统中,语言学家对句型类型、词语分类、短语分析、直接成分进行描述。

此外,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看来,作为活的语言,口语是语言学习的最初内容,要想学好口语,首先需要了解本族语者的语言,而不是从语法出发来学习语言。并且,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发现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结构,语言不同,其音位系统、词素系统、句法系统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人们应该注意对语言差异性的观察。

由于语言具有差异性,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还会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也就是说,外语语言结构和母语结构会影响语言的学习,如果二者相同,那么学习就不会有错误和困难。如果二者是不同的,那么就必然会产生错误和困难。

(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在美国展开了一场语言学的革命,提出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被认为是一种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往往会受制于一定的规则。在这些规则的引导下,人们可以生成无限复杂的句子。在语言学习中,人们并不是仅仅学会某一特定句子,而是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规则去创造和理解一些新的句子。可见,语言的两个重要特征就是规则性和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经典理论阶段(www.zuozong.com)

在该阶段,乔姆斯基将语言学论述为一门科学。这一阶段的理论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强调语言具有生成能力;二是将转换规则引入理论中;三是语法的描述应与意义相分离。这三大特征让乔姆斯基认识到应该存在一种语法,且这种语法中的所有合法句子都是根据有限的规则形成的,而语法是这些句子能够生成的规则系统。但是,这些规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规则可以用符号表示,因此一般比较简单。

第二,规则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第三,规则可以自动生成句子。

第四,规则要包含所有事实,因此要充分。

第五,规则往往可以被反复利用,因此要具有递归性。

在五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乔姆斯基也给出了16种规则。总之,经典理论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形成的初始阶段。

2.标准理论阶段

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方面》(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下一个阶段——标准理论阶段。因为乔姆斯基发现经典理论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即转换性太强、规则存在生成句子和不生成句子两种情况。因此,乔姆斯基对经典理论进行改善,在语法规则上增加了语义这一项内容,这样就可以运用语义的知识对语法中的语音、句法进行解释。与经典理论相比,标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大进步。

(1)明确转换只是句子形式的转换,而不是句义的改变。

(2)明确句子应具有合理性和正确性,因此在语义和转换上设置了权限。

(3)明确将句子内置观点引入语法理论中。

(4)明确规则的运用需要遵循固定的顺序。

3.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

标准理论虽然解决了经典理论的问题,但是其自身也呈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释就使得乔姆斯基的理论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在该阶段,其理论呈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转换规则的强大要求必须对一些语法成分进行删除或移动。

(2)标准理论认为动词衍生出的名词具有与动词同样的意义,但是其实有的并不是这样的。

(3)标准理论认为转换生成并不会导致句义的改变,但是有些规则确实使句义发生了改变。

(4)许多规则都有复杂的限制,因此需要考虑句子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管制与制约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换生成语法进入了第四个阶段——管制与制约理论阶段。这一阶段是管制理论、制约理论、控制理论等的集合。这一阶段的理论对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5.最简方案阶段

经过了前四个阶段,转换生成语法进入了第五阶段,也是新阶段——最简方案阶段。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是将具有高度生成能力的句法完美化,通过运用最简明的方案将语音、语义衔接起来,同时可以帮助儿童轻松地学习母语。

这五个阶段推动着转换生成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虽然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改,但是规则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对于之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语言有着很大的意义。

此外,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句子双重结构理论,他将句子分为两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前者指的是句子的形式,后者指的是句子所包含的意义。他还明确了语言生成的过程是从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过渡和转换的过程,而这种转换往往是根据转换规则来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