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之间,我们提倡的是平和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时间管理方面,家长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友好的方式和孩子讨论交流,尽量避免吼叫发脾气。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不可预知的情况以及不可控的因素,不免出现矛盾、争执的情况,家长不可避免地会发脾气。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不会换位思考,可能会给孩子任意添加任务或者剥夺孩子本应娱乐放松的时间。不论如何,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孩子之于家长,算是“弱势”的一方,如果不能保障孩子的权益,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因此可以用“特权卡”的方式,让孩子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什么是特权卡呢?
从外观上看,特权卡类扑克牌的形状,当然家长也可以制作其他形状,不过相对而言,扑克牌的形状似乎更有“威慑力”。特权卡,顾名思义,包含特殊的权利,服务对象是孩子,也就是说孩子的“特殊权利”,主要包括“免吼卡”“免唠叨卡”“游戏卡”“零花钱卡”“游乐园卡”“自由卡”“负担减半卡”“电影院卡”“肯德基卡”“心愿卡”“亲子卡”“购物卡”等。
这些卡片应该怎么使用呢?
免吼卡:当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冲着孩子吼叫时,孩子使用此卡,家长则要停止发脾气、责骂。
自由卡:当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孩子不情愿时,可出示此卡拒绝,父母不得再强求。
心愿卡:当孩子使用此卡时,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必须是能够实现的)。
负担减半卡:孩子使用此卡时,父母要适当减少孩子的课外学习。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很多家长产生疑问,孩子的特权这么多,我们还怎么管,一说就拿出来个卡片,那不无法无天了,还怎么让他进行时间管理?
别着急,上述只是这些卡片的作用,至于如何获取,如何使用,当然不能任由孩子决定,下面来介绍一种用法。
先把特权卡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家庭特权卡,包括“免吼卡”“免唠叨卡”“亲子卡”等;第二种属于玩乐卡,包括“自由卡”“电影院卡”“肯德基卡”“购物卡”“负担减半卡”等;第三种属于高级愿望卡,包括“心愿卡”“游乐园卡”“零花钱卡”等。
在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说明,购物卡最高金额是10元,即孩子想要10元及其以内的东西时,使用“购物卡”,父母买单;零花钱卡的最高金额为“50元”,使用零花钱卡时,可以向父母要“50元”,存起来或者买东西都可以,如果买东西则要跟父母商量一下。(www.zuozong.com)
规定:第一类特权卡,每周孩子拥有的基数为2。也就是说,每周7天,孩子无条件拥有“免吼卡”“免唠叨卡”“亲子卡”中的两张,可以是相同的两张也可以是不同的两张,比方说有两张“免唠叨卡”,或者一张“免吼卡”一张“亲子卡”,具体要什么,孩子自己决定。
第二类特权卡,每周孩子拥有的基数为1。也就是说,每周7天,孩子无条件拥有“自由卡”“电影院卡”“肯德基卡”“购物卡”其中的一张,至于具体哪一张还是由孩子自己决定。
第三类特权卡没有基础数量。
那么孩子没有的特权卡就没用了吗?当然不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能直接获得特权卡,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每张卡都设有相应的分值,比如第一类特权为10,第二类特权卡的兑换分值为20,带三类特权卡中,“零花钱卡”兑换分值为2分/元,“游乐园卡”兑换分值为30,“心愿卡”兑换分值为50。
这下,孩子可能会关心积分怎么获得?
家长们可以这么说:还记得记分卡、代金币、自律表以及蓝红心表格吗?积分就出自那里,记分卡1分就等于积分1分,同样的代金币1枚也等于积分1分,红心、笑脸一颗等于积分0.5分,蓝心、哭脸1颗就是减1分。意思就是只要你表现得好,就能够赢得积分,这就像游戏一样,获胜一局、闯过一关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输了就得扣分,而你每周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就是关卡。
至于具体的兑换分值、换算分值是多少,家长们可以根据发放的代金币、红心数量来规定,尽量别让孩子获取得那么容易,但更不能十分苛刻,否则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消磨掉,把积分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三种计分工具,可以不全用,根据实际情况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都可以。每周周末将分数换算汇整,让孩子自己决定存留还是兑换某个特权卡。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出去游玩、看电影的特权卡,最好引导孩子在周末使用,避免打乱学习计划;在特权卡数量上,每周孩子拥有的特权卡不能超过5个,除去无条件拥有的3个,即孩子通过积分兑换的最多不能超过2个。当然不是故意让孩子表现不好,而是提醒父母好好讨论一下分值设定。再有,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难免会出现与孩子特权卡的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家长刚好没时间,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家长要先向孩子道歉,然后解释原因,最后尽量在短时间内兑现,如果家长总是不当回事儿,不兑现承诺,将失去孩子的信任,特权卡也会失去效用。
除了孩子的“特权卡”以外,父母也有对应的卡片,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比如“写作小明星”“生活小能手”“口语专家”等,当然也有“批评卡”,一是为了防止孩子发脾气,二是为了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父母在发放“奖励型卡片”时,有必要在卡片背后写上夸奖鼓励的话,比如“用词准确优美,苗苗真是一个写作小能手”。
上述卡片模板只是很多中的其中一些,列出来给家长作为参考。家长们没有必要完全照此进行,不过在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估算,尽量全面地考虑各种情况,尤其是分值设定,在这个基础之上尝试实施,并在“试运行”期间注意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