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鼓子在榆中县流行较早,清末兰山乡方四爷和金崖镇周应岐的两支鼓子队比较有名。1952年,城关镇金应恒和新营乡杨俊卿等参加定西地区文艺会演,创作曲目《引洮颂》获优秀表演奖。在榆中流传下来、至今经常演唱的鼓子曲目有《灞桥饯行》《单刀赴会》《三顾茅庐》《空城计》《演功》《武松过岗》《燕青打擂》《拷红》《水淹金山》《独占花魁》《江姐》《韩英见娘》等150余段。2008年7月,在兰山之巅敞亮的农家院落,房檐下装饰木雕的民居客厅,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调研组一行在现场观看了兰州鼓子的演唱,录制《亚仙刺目》《皇姑出家》。在村民冯俊明家里,调研组看到了一把清代三弦,紫檀木制,据说为清末老窦爷持有伴奏,后传张英科、冯永财、冯耀祖、冯俊明,冯氏是三代家传。在榆中,在兰山范围内可以追溯的鼓子传承有四代。清末方四爷、老窦爷为第一代;清末到民国时期的魏孔明、王子厚、王映登、牟生松、张英科、冯永财、范廷仁为第二代;王永贵、冯耀祖、牟丕礼为第三代;冯俊明、张铭贵、牟永孝、魏孔荣为第四代。
榆中县兰山鼓子传习所在你农家乐举行演唱会,左一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魏孔荣。
2015年,榆中鼓子艺人参加“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节目会演,演唱者魏孔荣。
2008年,在榆中县文化馆的支持下,在榆中县和平镇路口村成立了榆中兰山兰州鼓子协会,魏孔荣担任会长,组织、协调本地区的兰州鼓子演唱活动。2015年,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公布第三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所通知,确认并命名兰州鼓子榆中传习所,负责人魏孔荣。
已故榆中鼓子名家范廷仁书写的鼓子词手稿。(www.zuozong.com)
亲历者说
魏孔荣:
我于1950年8月出生于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范家营村,农民,小学文化程度,会唱的鼓子词有二三十首。在记忆中,祖父辈都会唱兰州鼓子,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跟随当地老艺人学习兰州鼓子,同时学习扬琴、三弦伴奏,农闲时节经常随父辈到兰州白塔山、五泉山、文化宫等地演唱兰州鼓子。早在1986年,我参加了榆中县文化馆组织的兰州鼓子抢救性录制活动,并参加了榆中县宣传部主办,文教局、文化馆协办的榆中县民间艺术演唱会,演唱的曲目《卖花郎》荣获一等奖。2008年,我担任“榆中兰山兰州鼓子协会”会长后,除了组织本地区鼓子艺人每周坚持定期演唱外,还积极参加与兰州市其他鼓子活动点的演唱交流,在此过程中,有幸认识了国家级传承人、兰州鼓子名家魏世发、陈增三以及专家肖振东三位老师,在他们的热情指导下,我的演唱水平和乐器伴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我的带动下,我爱人陈正菊也能唱兰州鼓子《会友》《莺莺探病》《亚仙刺目》,以及小平调《三月三》《十二将》等,我大侄子魏万春、外甥范多顺已能弹三弦曲牌等。小儿子魏万明和本村的赵元龙、董海丰,年龄都在二十几岁,现在正在拜师学弹三弦、学唱兰州鼓子传统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