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问题化: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为例

教材问题化: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为例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现行的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教材内所有的内容,包括正文,辅助性的文字、图片及文字说明,课后练习中的相关史料等都要纳入问题设计的范围。案例:新课常态课,教材文本为基础的问题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商周时期的教育呈现什么状况?总结孔子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教材问题化: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为例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但是,历史学科毕竟建立在记忆基础之上,大量的基础知识无法回避,还是要落实的,学生手里的教材毕竟还是至关重要的复习依据,地位不容忽视。怎么办?

很多老师、很多资料弄出了知识结构填空让学生背。就实际效果来看,填空不如问题设计。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知识问题化,按照历史学科的特有的学科特点,问题设计要从历史的时空观的角度出发。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阅读中思考,为理解、分析,客观认知历史做好知识的储备。

以现行的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教材内所有的内容,包括正文,辅助性的文字(引言、备注)、图片及文字说明,课后练习中的相关史料等都要纳入问题设计的范围。

案例:新课常态课,教材文本为基础的问题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1课

商周时期的教育呈现什么状况?体现怎样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怎样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大变动是指什么?哪一新的阶层力量活跃?他们为什么会受到重视?为此他们被称为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何时形成的?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百家争鸣的作用和意义何在?

孔子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体现其主张的内容有什么?

孔子提出约束人的行为的主张什么?

孔子在教育上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有教无类”反映孔子怎样的教育观,并说明其作用。

总结孔子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本质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在伦理观上二人的认知分别是什么?孟子如何对待人的善?荀子认为如何使人向善?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三者的关系。

说明战国后期儒学的地位及原因。

老子是什么时代的人物?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怎样的政治主张?他有怎样的哲学观?他的继承者是谁?二人合称为?如何发展老子的学说?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谁?用史实说明。

战国时期墨家代表哪一阶层?其主张有什么?(www.zuozong.com)

第2课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是如何做的?产生怎样的影响?

汉初采取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为此实行怎样的统治政策?

汉武帝统治的理念与汉初相比发生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董仲舒新的儒学体系是如何构成的?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发的?具体的主张及作用是什么?

汉武帝是如何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实施的?为什么儒学能在汉代确立为正统地位和传统文化主流?

第3课

宋朝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代表人物有谁?其核心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定理”体现的是哪两者之间的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联系?

二程提出怎样的认识论?把哪三者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程朱理学的作用、影响。

四书五经成为教科书的时代与事件分别是什么?

第4课

明朝中后期社会上出现对理学的抨击声,“抨击声”是指什么?出现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明清之际有哪几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在思想上的共性是什么?

如何理解李贽的“离经叛道”?说明具体的内容。

黄宗羲的主张是什么?作用何在?

顾炎武是如何探索挽救国家危亡途径的?(观点、实践、著作)

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三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