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瑶
读书最终还是要重新回到经典的,就像少年时代你在外面乱玩,但最终还是要看最好的风景。
——王纪人
回归经典毋庸置疑,可何时回归比较恰当?秦春华院长从四大名著等经典读物出发,认为这个时间不应是孩童时期,对此,我十分赞同。
据加州大学研究发现,孩子要到7岁左右才能逐渐理解时间的概念。所以让孩子读四大名著无异于未学走先学跑,过于急功近利。面对近乎全文言的《三国演义》和其他三部半文半白的名著,成人读来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懵懂的孩子?他们更无法体会四大名著深具的“小说布局结构之宏大精巧,人物性格之生动鲜明,语言运用之神妙隽永”等美学价值。无论是理解文字,还是参悟艺术价值,没有成长起来的孩子都做不到。读完四大名著的孩子很少,因为要读懂四大名著而失去快乐的孩子却很多。
四大名著在内容上亦有硬伤,“精华与糟粕,混得很”。《西游记》中的暴力迂腐,《三国演义》中的阴谋诡计,《红楼梦》中的男女情爱,《水浒传》中的打打杀杀,这些人性的丑恶、色、贪、嗔等原罪,都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不应接受的糟粕。北京孟奇夫妇花40万装修出租屋,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合适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尚被认为不可马虎,何况我们要构建的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家长们让孩子阅读名著式经典的初衷,是陶冶情操,涵养气质,当初衷与结果相悖时,我们不妨放缓脚步,待孩子成长乃至于成熟之后,再拥抱经典。(www.zuozong.com)
著名钢琴家巴赫没有让自己的孩子练习那些技巧高超、深奥难懂的曲子以示钢琴世家的天赋,而是创作了适合孩子演奏的《平均率钢琴曲集》;郑亚旗靠父亲郑渊洁自编的《皮皮鲁和419宗罪》等10部童话式家庭教材成就了自我。与其固执地让孩子接受四大名著,还不如擦亮眼睛去寻找更适合孩子阅读的文本。曹文轩、杨红樱、安徒生等中外名家的作品,都是不错的选择。与其揪着四大名著的衣襟不放,还不如打开思维去创造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经典。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能促使我们成长。成长路上,选择很多,无须单恋四大名著!
让孩子与四大名著保持距离,并不是博新之语,实则是秦院长立足于教育者与家长的身份对教育的谆谆教诲。所以,不妨让孩子快乐长大之后,再给四大名著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名师点评
文章立足于孩子的快乐,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当四大名著从文意理解、美学欣赏、内涵吸收上都有了不值得孩子阅读的理由时,那么持赞成的观点,必能站住脚。作者认为推迟对四大名著的拥抱,不仅能让孩子收获快乐,也能让成人收获成长。文章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提出“打开思维去创造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经典”一说,可谓匠心独运,使主题有了全新的注解。
必备范文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