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秋八月,予奉命督陶西江,驻节②浮梁县之景德镇。厂署后有珠山,盖胜地也。予于陶务,为有生所未见,惴惴焉,惟废事误公是惧。全家在京师,不遑③内顾矣。越二年,内人某氏卒,继以地震,庐舍倾颓,产空人散,租俸所入,又为族之尊属所攘夺。所余二子,茕茕④幼稚,艰于存活,不得已遣足往觅老羸仅存之男妇三五辈,携之南来,实就食耳,岂图团聚乎?此九年事也。长文保,时年十五,次寅保,才八龄。瞰其气质举动,未近顽劣。予心一于陶,顾膝下每戚戚焉隳⑤矣。虽然,养而不教,非父职也。于是为之延师设帐于珠山西北隅老屋三楹中,使之焚膏继晷⑥,不见一人,不预一事,不避寒暑者五年于兹。今上御极之初,陶务告竣,命予司榷淮阴。乾隆二年,复举陶务,镇厂虽有专司,予犹遥督总理,以贡于天府。四年淮榷任满,仍回陶署。甫一月,而榷浔之旨又下矣。屈指数年间,栉风沐雨,水陆舟车,二子未尝一刻暌隔⑦,亦未尝令其一刻废学也。是年文保蒙恩特赐执事,供奉内廷。从此报酬有阶,而呫哔⑧无暇矣。独寅保读书,日有进益,其所为文,每为诸先达奖掖许可。予窃喜于望外,实尚疑于分内也。六年辛酉,寅保已年十九矣,以回京扫墓请,且值宾兴⑨之期,欲乘便就试。予笑而颔之。乃未几竟以捷报。
嘻!予自少有志,以选入养心殿,遂未逮。小子何知?一出而滥掇科名,以成父志乃尔耶?窃思科名,本于先德,而灵秀钟乎山川。予家从龙入关⑩,历世五叶⑪,隶旗百载,遗清白而守忠孝。予与子若孙,沐世泽之洪深。而小子饮食于珠山,启蒙肄业,历久成就于珠山。谓非珠山灵秀之气之所濡染乎?谚云:“地能发人,人能兴地”,爰于老屋故址,庀材鸠工⑫,建阁以祀文昌圣象于其上,志地灵也。且备序予教子之颠末,俾后之赋皇华⑬于此地者,勿谓胼胝陶人所成瓦缶不能雷鸣⑭,而废陶铸琢磨之功也。其功维何?义方⑮之教。义方维何?读书而已矣。
【注释】
①文昌阁:亦称文昌楼、魁星阁、奎阁、魁星楼等,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古代儒生在文庙祭孔的同时,也崇拜主宰文运诸神。有“五文昌”之说,即文昌帝君、魁星、朱衣神、孚佑帝君(吕祖师)、文衡帝君(关帝君)。但各地文昌阁内所祀神祇数目不一,也有同时修建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和祭祀魁星的魁星阁的情况。寓意都在于祝愿文运兴盛。
②驻节:指身居要职的官员于外执行使命,在当地住下。
③不遑:无暇,没有闲暇。语出《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旧唐书·裴度传》:“度受命之日,搜兵补卒,不遑寝息。”[明]张居正《谢两宫遣使郊劳疏》:“闻君召命,岂敢俟驾而行,起居不遑,分义宜尔。”
④茕茕:音qióng 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汉书·匡衡传》:“诗云茕茕在,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⑤隳:本义为毁坏,此处意思是懈怠、荒废。
⑥焚膏继晷:夜里点了油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语出[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周密《齐东野语·讥不肖子》:“所谓焚膏继晷者,非为身计,正为门户计。”[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⑦暌隔:分离;分隔。《北史·邵护传》:“护与母暌隔多年,一朝聚集,凡所资奉,穷极华盛。”[宋]洪迈《夷坚丁志·太原意娘》:“自乱离暌隔,不复相闻。”[清]方苞《汪孺人六十寿序》:“《杕杜》之三章曰:‘王事靡盬,忧我父母。’男女暌隔,不自言其伤,而独以忧其舅姑为大戚。”
⑧呫哔:诵读。[明]李贽《王龙溪先生告文》:“先生以言教天下,而学者每呫哔其语言,以为先生之妙若斯也,而不知其糟粕也,先生不贵也。”(www.zuozong.com)
⑨宾兴:科举时代,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亦指乡试。[元]许谦《送尉彦明赴开化教谕序》:“诵《诗》《书》六艺之文,以广见闻;孝弟忠信之实,以敦德行。故宾兴以示劝,简绌以致罚。”[清]戴名世《张验封传》:“康熙己卯、壬午、乙酉,当宾兴之期,公皆为分校,所得士最盛。”
⑩从龙入关:“从龙”就是跟随皇帝,“入关”就是入山海关。从龙入关就是跟随清代顺治皇帝打进山海关。
⑪五叶:五代,五世。[唐]梁肃《述初赋》:“播五叶而逮予,垂慎身之芳烈。”《旧唐书·礼仪志三》:“朕接统千岁,承光五叶。”
⑫庀材鸠工:准备材料,招集工匠。[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⑬皇华:语出《诗·小雅·皇皇者华》。《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后因以“皇华”指代奉命出使或出使者。[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华》而遣使,赋膏雨而怀宾。”[明]何景明《送杨驿丞》:“《皇华》歌送客,应阅出群才。”
⑭瓦缶雷鸣:亦作“瓦釜雷鸣”。声音低沉的砂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庸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屈原《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幺,毒害乃尔。”
⑮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于邪伪。”[宋]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
【简析】
唐英奉命督陶,频年四处奔走,其二子文保、寅保一直跟随着他,未尝一刻暌隔。他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培养。在景德镇督陶期间,他“为之延师设帐于珠山西北隅老屋三楹中,使之焚膏继晷,不见一人,不预一事,不避寒暑者五年于兹”,即使在水陆舟车,栉风沐雨,奔走王事时,“亦未尝令其一刻废学也”。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二子皆有所成就:文保蒙恩特赐执事,供奉内廷。寅保参加乡试,竟以捷报。唐英自己早年也有科举成名之志,但因为选入养心殿,供奉内廷,这志向一直没能实现。如今儿子科举告捷,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其欣悦之情难以自已。因思此事一是本于先德,二是钟于地灵,于是在原来为儿子延师课读的老屋故址,“庀材鸠工,建阁以祀文昌圣象于其上,志地灵也”。竣工之后他撰写了这篇碑记,记述自己“教子之颠末”,并寄望于后来之督陶者也能够重视读书学习与人才培养,不废“陶铸琢磨之功也”。其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