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庐山九峰寺上人遗像及唐英文选注析

庐山九峰寺上人遗像及唐英文选注析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峰寺①在庐山之阴②,双剑峰下,距江州仅二十五里。寺因居龙门山南,九座尖峰环抱密林中,故名九峰寺。唐英游庐山时结识了九峰寺方丈近公,两人一直深为相契。唐英曾捐资助建九峰阁、清俸桥,又在寺边溪涧中“制瓷碑额联构亭以覆之”,以效仿当年苏东坡在金山寺留带于佛印的逸事佳话。这篇短文是作者为近公遗像写的题记。

庐山九峰寺上人遗像及唐英文选注析

九峰寺庐山之阴,双剑峰下,距江州仅二十五里。余于己未庚申间常游其他,有马尾水、天花井、狮子峰诸名胜,余曾捐匕箸建九峰阁、清俸桥于近寺溪涧中,又为制瓷碑额联构亭以覆之。虽文章品望拟坡仙,然山门留带或亦后先同心之一斑耳。

方袍圆顶者个和上,似我前生。我的今生是他后世,此语近诞;实义非戏。解得来山头有水天花井,解不来庵里无声师子空。大众传记,将来自有印证。若问印证何时?直到九峰阁倒,清俸桥颓,咄咄露柱凿穿,漆桶打破,泄落马尾水,笑倒五老峰。蜗寄子平空饶舌又增一番痴迷公案也。

【注释】

①九峰寺:位于庐山北麓,始建于唐代,经宋盛于明。由兴到衰,再由衰到兴的历程。寺因居龙门山南,九座尖峰环抱密林中,故名九峰寺。

②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说文》:“阴,闇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

③匕箸:本义为餐具,羹匙和筷子,常指代饮食。此处指作者捐出的俸禄。

④品望:人品声望。[晋]虞预《晋书·武陔传》:“武陔字符夏,沛国竹邑人……陔及二弟歆茂,皆总角见称,并有品望。”[明]袁宏道《送观察侯公序》:“以公之品望,而仅使之雨露于三湘七泽间,于世道窃有虞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弟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清高。”

⑤坡仙:宋代大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自号玉堂仙,文才盖世,仰慕者称之为“坡仙”。[宋]张矩《应天长》:“换桥渡舫,添柳护堤,坡仙旧迹今续。”[金]元好问《奚官牧马图息轩画》:“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

⑥山门留带:相传苏轼在游金山时,曾经以所佩玉带赠给佛印,从此苏轼所佩玉带成为金山“镇山之宝”之一。对于此事,王文诰《苏文忠公诗注集成》载:“佛印禅师……公久与之游。时住持润州金山寺。公赴杭过润,为留数日。一日,值师挂牌,与弟子入室,公便服见之。师云:‘内翰何来?此间无住处。’公戏云:‘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师曰:‘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涉拟议,所系玉带,愿留以镇山门。’公许之,便解玉带置几上。师云:‘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坐?’公拟议未即答。师急呼侍者曰:‘收此玉带,永镇山门!’公笑而与之。”

⑦师子:狮子。狮子是林中之王。佛法超越一切出世间法,能摧毁降服一切外道和魔道,因此,佛经中经常用狮子比喻佛、佛法。佛陀说法也被称为狮子吼。

⑧印证: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复数十年,无原本印证,此书(《水浒传》)将永废矣。”[明]王守仁《传习录》:“尧、舜、子之之禅让,汤、武、楚项之放伐,周公、莽、操之摄辅,谩无印证,又焉适从。”[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然则汝意云何?试言之,不妨互为印证。”(www.zuozong.com)

⑨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如咄咄怪事,咄咄称奇。[宋]崔璆《咄咄》:“咄咄复咄咄,小儿成老翁。”

⑩露柱: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蒋礼鸿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宋]陆游《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说法君应闻。”

⑪漆桶打破:禅宗公案。指彻底觉悟的状态。漆桶,装载油漆之桶,往往呈黑色,以此喻指众生烦恼垢重。打破漆桶,便是摆脱烦恼,豁然开悟。《碧岩录》第九十七则雪窦颂文夹注:“展转没交涉,向什么处摸索?打破漆桶来相见。”

⑫马尾水:庐山溪涧名,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北山公路十公里至十二公里一带深山环抱之中,因水流细长,形似马的尾巴而得名。

⑬五老峰:位于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源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⑭蜗寄:唐英自号“蜗寄老人”。

⑮饶舌:唠叨;多嘴。《北齐书·斛律光传》:“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唐]白居易《酬严给事》:“不缘啼鸟春饶舌,青琐仙郎可得知?”[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花不能言我饶舌,花神汝莫生分别。”

⑯公案:佛教禅宗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宋]陈善《扪虱新话·读书当讲究得力处》:“古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禅家公案,但今人未尝体究耳。”[清]金农《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送禅师》之一:“阿师抚掌留公案,大海何如沸鼎中?”

【简析】

唐英游庐山时结识了九峰寺方丈近公,两人一直深为相契。唐英曾捐资助建九峰阁、清俸桥,又在寺边溪涧中“制瓷碑额联构亭以覆之”,以效仿当年苏东坡在金山寺留带于佛印的逸事佳话。这篇短文是作者为近公遗像写的题记。在题记中作者仅用“方袍圆顶”四字描写近公的衣着形态,然后着力表达出自己与近公之间互为前生后世的不解因缘。文字剪裁颇具匠心,既不循常轨,别出一格,又借此流露出自己与近公的深厚情谊和对近公的由衷钦敬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