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婺源贞孝姑照片揭示了其高尚品德和伟大行为

婺源贞孝姑照片揭示了其高尚品德和伟大行为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姑施姓,名福德,世居婺源之诗春村。时猾族恶仆狺狺然④利其赀⑤,计姑嫁而弟可啖也,机械⑥百出。逮是时,姑春秋已四十余矣。族众感姑之德,为立祠以祀。前明朱公衡旌之曰“贞孝”。塾师汪子涵,素姑乡人也,出姑之遗照属题。婺川施姑,父死弟稚,众阚其赀,伏机环伺。卓哉女子,须眉莫比。曰贞孝姑,允矣令谥。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

婺源贞孝姑照片揭示了其高尚品德和伟大行为

姑施姓,名福德,世居婺源之诗春村。父某,家饶裕。洪武初,召天下富人诣南直输饷,姑父与焉。殁于京,讣音至。姑有二姊,俱已嫁,姑年始十五,弟继善才二齿,惶骇号痛,莫知所措。时猾族恶仆狺狺然利其赀,计姑嫁而弟可啖也,机械百出。姑曰:众所觊者赀耳,赀存而祀绝,何如赀散而祀存耶?因散其赀之大半,餍彼猾恶者,复阴啖其豪,使解散,而身抵死不嫁,与弟居。由是获安,孤得以成立复业。逮是时,姑春秋已四十余矣。人有以于归姑者,姑曰:“吾年已至此,尚复何适?”遂斋绣佛终其身,年七十余卒。由明迄今四百年,施氏子孙千余人,衣冠诗礼相继不绝。族众感姑之德,为立祠以祀。前明朱公衡旌之曰“贞孝”。雍正十年,岁次壬子,予驻节西江,督理陶务。塾师汪子涵,素姑乡人也,出姑之遗照属题。予感其事之有裨风化,因书其事之颠末而敬题数语于左。

婺川施姑,父死弟稚,众阚其赀,伏机环伺。姑也隐忧,销弥周至。散金鞠孤,终身不字。赋婴血心,足良平智。从军木兰,身蹈死地;缇萦上书,免父吏议。千古奇踪,彪炳史记。视姑所为,孰轩孰轾?植一线宗,绵百世嗣,绳绳蛰蛰,繄维之赐。卓哉女子,须眉莫比。贤圣绝识,英雄行事。曰贞孝姑,允矣令谥。肃之遗容,千祀不坠。

【注释】

①南直:南直隶,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

②与焉:参与了这事。

③二齿:两岁,古诗文中常以齿指代年龄。《礼记·文王世子》:“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④狺狺然:本义为吠声。此处比喻猾族恶仆皆蠢蠢欲动的样子。

⑤利其赀:妄图攫取他家钱财以为己利。

⑥机械:巧诈;机巧。《淮南子·原道训》:“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高诱注:“机械,巧诈也。”《明史·杨恂传》:“且其机械独深,朋邪日众,将来之祸,更有难言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

⑦觊: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旧唐书·崔元略传》:“时刘栖楚自为京兆尹,有觊觎相位之意。”[清]魏源《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觊觎强宗盟。”

⑧祀:本义为祭祀。此处是指世、代。[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

⑨餍:满足。

⑩啖:本义为吃或给人吃。此处意为拿利益引诱人。

⑪于归:出嫁。语出《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在闺中双双聚首,怕于归不能相守。”[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他日于归,不知嫁着个甚么男子,好生愁闷人也!”

⑫讽:规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⑬绣佛: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仇兆鳌注:“《广弘明集》:‘宋刘义隆时,灵鹫寺有群燕共衔绣像,委之堂内。’据此,则绣佛之制久矣。”《旧唐书·萧瑀传》:“太宗以瑀好佛道,尝赉绣佛像一躯,并绣瑀形状于佛像侧,以为供养之容。”[清]黄宗羲《毛烈妇墓表》:“麻衣菜食,绣佛香灯,有死之心,无生之气。”

⑭衣冠: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颜师古注:“衣冠谓士大夫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⑮属:同“嘱”,嘱托。(www.zuozong.com)

⑯有裨风化:有益于良好的风习教化。[唐]陈邈妻郑氏《女孝经》:“循循有序。表上皇唐,诏颁寰宇,有裨风化。”

⑰颠末:始末,前后经过情形。[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世南既登览山川之奇秀,且得考核其事之颠末,故详纪之,以告来者。”[清]恽敬《答蒋松如书》:“数月来为吏事所苦,不得暇,鹿耔颇与知颠末,是以不及作报。”

⑱阚:本义为看、望。此处有“觊觎、窥伺”之义。

⑲隐忧:深深的忧虑。《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毛传:“隐,痛也。”《楚辞·严忌〈哀时命〉》:“夜炯炯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宋]陈亮《祭王道甫母太宜人文》:“人之隐忧,子之巨创,交发并至,其胡可言!”

⑳周至:周到。

㉑鞠孤:抚养幼孤。[明]黎景义《雍雍者鸿·其三》:“忍死鞠孤,艰苦靡尚。”

㉒字:女子出嫁。[宋]叶适《林伯和墓志铭》:“邻女将字而孤,养视如己子,择对嫁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小女未字,以归君家,何如?”

㉓赋婴血心:具有程婴般的血性与志向。程婴(?—约前583),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盾,灭其族,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㉔足良平智:具有张良、陈平的智谋。张良、陈平是西汉著名谋士,帮助刘邦建立汉朝。[明]李昱《五言古诗·其二》:“既无良平智,又乏贾邓勋。”

㉕从军木兰: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一名民间女子花木兰从小练习骑射,有一年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但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为国立功,胜利而归的传奇故事。

㉖缇萦上书:缇萦,汉代孝女。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系长安狱。其少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请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帝怜之,为除肉刑,意乃得免。见《史记·孝文本纪》、[汉]刘向《列女传·齐太仓女》。后用为称颂孝女的典故。[元]王逢《银瓶娘子辞》:“官家明圣如汉主,妾心愧死缇萦女。”[明]陆采《明珠记·宫怨》:“心空切,救不能,梦魂长绕夏台城,怎得似缇萦。”

㉗孰轩孰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语出《诗·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南朝宋]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唐]刘禹锡《楚望赋》:“亦有轻舟,轩轾泛浮。”《明史·万士和传》:“士和曰:‘朝廷设二使,如左右手,非有轩轾。’”孰轩孰轾,即谁高谁低。

㉘绳绳蛰蛰: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蛰蛰,聚集众多。形容子孙繁衍不绝。《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㉙须眉: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清]周亮工《书影》卷七:“教邓子孙,止于保姓;教济河王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㉚允矣令谥:允,使人信服;受人敬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你吃我这杯酒,应允我的话,我才起来。”令谥,美谥。“谥”是指授予,加封,尤指死后追封。[汉]王褒《洞箫赋》:“幸德谥为洞箫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允矣令谥,意即这美谥是恰当的,使人信服的。

【简析】

这篇文章是唐英为婺源诗春村女子施福德遗照写的题记。施姑十五岁时父亲死于外地,噩耗传来,“惶骇号痛,莫知所措”。当时家中只有两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而周围环伺的“猾族恶仆”都狺狺然觊觎她家的财产,算计着待姑出嫁便可侵吞其家业,欺凌其幼弟。为了抚育幼弟长大成人,承祀立业,她毅然决计“散其赀之大半,餍彼猾恶者,复阴啖其豪,使解散”。自己则终身不嫁,斋戒礼佛,“与弟居。由是获安,孤得以成立复业”“由明迄今四百年,施氏子孙千余人,衣冠诗礼相继不绝”。后代族人感其功德,为之立祠以祀。唐英与施姑素昧平生,于友人处得知其事迹深为感动,同时也觉得揄扬施姑之功德事迹将有裨风化,于是应约写下这篇题记。文章夹叙夹议,言近而旨远。尤其是篇后的赞语由古及今,寄慨遥深,语约意丰,精警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