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以上省区市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改革的分析,结合一些课题和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根据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给我们推进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以下启示:
1.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政府首先必须制订一个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战略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必须把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尤其要把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结合起来,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这是制订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依据。其次,为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辖区内的城乡职业教育工作,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必须制订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并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乡村职业教育发展为重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重庆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现状、职业教育发展条件及形势(比如需求评估)的分析;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比如培养培训规模、通过技能考核及就业的人数预期);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比如优先选择的专业领域、培训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的主要举措及对策(比如体制机制改革、资源配置及布局结构调整、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条件保障)等。再者,为了科学地制订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各级政府必须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强化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科学制订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组织保障。
在统筹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应重点注意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其次应统筹职业教育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两个重点统筹相关内容。
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重庆未来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情况,根据重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汽车、摩托车、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业结构的调整,把职业教育纳入重庆统筹城乡改革总体规划,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适应重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满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统筹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重庆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总体框架下,统筹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的协调发展,统筹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各类教育结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实现城乡职业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2.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保障
统筹发展政策主要是指对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基地建设、人事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资格证书等的统筹管理,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就业要求,真正实现职教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配置,顺利实现政府统筹的关键。[2]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不是“劫富济贫”“削峰填谷”的统筹,而是“追峰隆谷”的统筹,是既“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以优质教育引领、带动薄弱教育以及薄弱教育追赶、跟进优质教育的统筹。[3]为此,在制定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度支撑上,要尽可能公平地统筹。
首先,政府在引导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同时,要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和保障措施,强化政府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导力。政府要明确统筹职责,加强统筹领导,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通过财政投入、税收等政策,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协调处理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招生就业、经费筹措、实训基地建设、师资聘用和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统一配套的政策并予以解决落实,努力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其次,建立健全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政府要积极协调统一城乡之间、民办与公办之间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政策,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等的扶持力度,在政策环境上予以协调、优先发展,促使城乡职业教育、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上一体化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地区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一些做法,例如实施集团化办学、城乡合作办学、设立城市职业院校农村分校等形式,还可以选送农村职业院校师资到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培训,规定城市职业院校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农业职业院校任职经历等,以此达到强化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帮扶机制的目的,推动城乡职业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瓶颈。为此,首先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管理,建立职业教育战略发展领导管理机构,积极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由院校、基地、行业、企业等各方面多头参与、横向连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师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师资培养院校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职业教育战略发展提供改革思路与策略。(www.zuozong.com)
其次,要改革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端,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职责。教育部门牵头负责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学历教育管理和综合协调。人力资源部门综合管理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统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相关行业部门负责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将职业学历教育归口到教育部门管理,并不是要否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相反,必须由政府出面制定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从制度上规定并强化行业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任务,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4.统筹职业教育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因素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匮乏、水平不高是制约重庆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可以说城乡职业教育教师资源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而职教师资失衡最根本的问题又主要在于缺乏优质职教师资,必须抓好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
为此,首先,要想方设法加快补充教师数量,要在体制机制上解决教师补充渠道单一、管理不畅问题,制定单独的职业教育编制标准,扩大中职学校用人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准入制度,实现教师补充多元化。
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名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制订详尽明确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完善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和评估督导机制,以确保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最后,要统筹解决好教师待遇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家都采取城乡教师统一待遇的措施。如日本实行公立学校教师定期调换制度。俄罗斯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比城市教师高25%。美国普遍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工资起点,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使中小学高级教师都能获得大学教授一样的报酬等。虽然重庆实行财政统一发放教师工资制度,但由于区域城乡差异,重庆城乡教师之间的实际待遇差距非常大。为此,既要不断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分配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激励机制、政策导向、规范管理等在内的驱动系统和调控机制,强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条件,促使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也要通过转移支付建立专项资金给农村教师适当补贴,对农村地区工作一定年限的教师在诸如福利住房、职称晋升、培训进修、交通旅行、子女升学等方面予以一定的照顾,消除城乡教师之间的“利益、质量、能力”等方面的鸿沟,提高教师扎根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5.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是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
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效应和市场经济时期“效益至上”等城乡二元分割思维的影响,我国城乡间社会资源的配置都是先城后乡,忽略了公平性问题,导致我国城乡职业教育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不合理、城乡区域之间资源发展不平衡是制约重庆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又一重要问题,必须在统筹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上寻求新路径。
一是要统筹职业教育经费,有针对性地加大经费投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行业社会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编制标准、职业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职业院校校舍建设和维修以及设备配置标准。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助学贷款体制机制,使所有职业教育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二是建立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相协调的教育资源配置程序,分步推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优先配置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城市职教物力资源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职教财力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职教人力资源文明向农村辐射;优先配置薄弱职业院校,促进职教物力资源向薄弱院校覆盖,促进雄厚职教财力资源向薄弱院校倾斜;优先配置特色职业品牌,为打造一流院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撑。
三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资源丰富、信息共享的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技术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选择与重庆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解决职业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全市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