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岷山-昆仑之伯仲-蜀中山川

岷山-昆仑之伯仲-蜀中山川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岷与汶通,又称汶山或汶岭。并《致谢安书》云:“蜀中山川,如岷山夏令霜雹,……昆仑之伯仲也。”由是可知东晋时人已就高寒言之而称岷山为昆仑之一臂。此三危山是中国西部之山,南接蜀汉徼外。是此山者,犹以大昆仑称之。温少峰同志举卜辞之“”告我,谓可以当岷山之岷,是为有其特殊见地,益谓岷即昆仑也。

岷山-昆仑之伯仲-蜀中山川

尚书·禹贡》:“岷山导江。”岷与汶通,又称汶山或汶岭。《史记·夏本纪》作“汶山道江”。《山海经·中次九经》:“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说文》:“山,在蜀湔氐道西徼外。”《汉书·地理志》:“蜀郡湔氐道出崏山,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水经注·江水》:“岷山,即渎山也,……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导也。”岷作、作崏,汶即岷也。晋王羲之《与周益州书》“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要欲一游目汶岭”。并《致谢安书》云:“蜀中山川,如岷山夏令霜雹,……昆仑之伯仲也。”由是可知东晋时人已就高寒言之而称岷山为昆仑之一臂。

《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水经注·河水篇》:“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即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其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黑水,今之金沙江,其上源名通天河,其下游今则东入于海。湖南长沙马王堆二号墓盖棺之画幡,上层日月,中层人物,下层巨鳌。上中层间有阙如门,有虎司之,即《山海经·海内西经》所称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也。昆仑之墟在中国西北,去嵩高五万里。此西北部在当时当地部族视之是即地之正中也。黄河、黑水(即长江)由西部高原以入于东南平地,横贯祖国全境,为南条北条之界水,与今日地形是一致的。

后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称析枝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此三危山是中国西部之山,南接蜀汉徼外。《尚书·禹贡》“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是说三危山为黑水所出。《楚辞·天问》:“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兮?”是反诘三危究在何处?《吕氏春秋·求人篇》:“禹,东至榑木之地,……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共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高诱无注,然在当时所知是与祖国西北方位是一致的。《史记·索隐》引《河图说》:“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岷山相连。”郑玄注《尚书》从之。《洛书甄耀度》亦谓:“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上为天苑星。”《河图括地象》所载则更为全面,“三危山在鸟鼠之西,汶山、黑水出其南”。此则较为确定。《山海经·西次三经》同样载有:“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按陆吾即庄周所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其神状虎身而九尾,应即开明兽,九首作九尾是传闻微异也。郝懿行谓“囿时”之“时”,疑为“畤”字之误。《史记·封禅书》:“自古以雍州积高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是也。”《山海经·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王,渭水出焉,而东注于河。”《河图括地象》云“鸟鼠同穴山,鸟如家雀,色小白,鼠小黄而无尾,凡同穴地,皆肥沃壤,尽软熟如人耕,多生黄花紫草”。《汉书·地理志》载“陇西郡首阳”,按首阳即唐渭州渭源县,今甘肃陇西县。鸟鼠同穴山在今甘肃陇西县,三危山在其西南,而汶山在三危山之南。唐《括地志》云:“黄河源从西南下,出昆仑东北隅,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小积石山在河州抱罕县西七里。”是此山者,犹以大昆仑称之。《新唐书·吐蕃传》: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刘元鼎为盟会使就盟其国,言:“河之上流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也。虏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旧唐书·吐蕃传》亦如之,均以“三山”称之,得毋以数名之乃为古称三危山乎?又以色称而为紫山,唐李贺《瑶华乐》诗:“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又“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之句,是其证也。《楚辞·悲回风》云:“冯昆仑以澂雾兮,隐岷山以清江。”此乃屈原意境,谓昆仑与岷山是连成一气。是则《禹贡》所称之“三危”,即《唐书》所称之紫山,吐蕃语为闷摩黎山,今则称之为巴颜喀拉山也。(www.zuozong.com)

昆仑一名,《山海经》所载为最多,甲骨文金文未见,《周诗》《周诰》及《周易》亦未之见。唯《尚书·禹贡》有:“黑水西河惟雍州,……织皮昆仑、析枝、渠廋,西戎即叙。”此之昆仑是为族属,其抑在当时三危所在地乎?“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于《禹贡》仅一见之,于殷墟甲文亦未之见。温少峰同志举卜辞之“”告我,谓可以当岷山之岷,是为有其特殊见地,益谓岷即昆仑也。古代地名人名,有复音,有单音,昆仑一词由复音变为单音,而为岷,写作“”,犹之“”之为巴,“嵞“之为涂。

甲骨文有“”二字乃大神山。孙诒让根据《说文》岳字古文释为岳,从山从羊,即羊在山上为岳,为大山,为神山,盖以羊为图腾。羌族之民以大山、神山为岳,犹之《山海经》以大山、神山为冢。《禹贡》“嶓冢导漾”,注:“即梁州之嶓山,形如冢也。”甲骨文岷山之岷作,《说文》“岷,山名,在湔氐西徼外”,岷山即汶山,《蜀志》“汶山郡本蜀郡北部冉都尉治也”。此三危之山在鸟鼠之西,汶山、黑水出其南。黑水即今称之金沙江,汶山即岷山,即今之巴颜喀喇山,河水在其北,江水(即黑水)在其南,《海内西经》所称昆仑之墟,河水出东北隅,黑水出西北隅,古今所述情况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