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爱好物理和数学,在大学期间,因生活困难,不得不退学去做家庭教师.但他仍然坚持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曾在几处中学任教,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发现了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图为欧姆工作过的慕尼黑大学.
知能概述
1.欧姆定律的逻辑性
(1)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才引起导体中的电流的变化.我们只能说: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2)在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才引起导体中的电流的变化.我们只能说: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而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2.欧姆定律成立的条件
(1)欧姆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成反比”两个关系,分别是在不同条件下建立的,即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将这两个结论合在一起即为欧姆定律.合成时条件是隐含的,这是物理规律的表述方法之一.
(2)欧姆定律适用于整个电路或其中一部分电路,并且这部分电路中只能有电阻(如灯泡、电阻线等),不能有类似电动机、电铃等类型的用电器.
(3)在应用欧姆定律时,I、U、R必须具有对应性和同时性.对应性是指三个物理量属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一一对应;同时性是指三个物理量是同一时间、同一状态下的值.
欧 姆
欧 姆(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年3月16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埃尔兰根.欧姆家有7个孩子,他是老大,他的父亲是一位技术精湛的锁匠,爱好哲学和数学.欧姆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对数学感兴趣,同时也帮助父亲做点修锁之类的技术活,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加工技能,这些都为他后来做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
欧姆曾在埃尔兰根大学求学,由于经济困难,于1806年中途辍学,去外地当家庭教师.当他攒了一些学费后,又于1811年重返埃尔兰根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教了三个学期的数学,因收入不多,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学校教书.181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几何教科书》;1817—1826年被科隆的耶稣会学院聘为数学、物理教师;1826—183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职;1833年被聘为纽伦堡工艺学校物理教授;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42年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5年任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1849—1852年慕尼黑大学聘任他为教授.他在晚年还写了光学方面的教科书.1854年7月6日,欧姆在德国逝世.
欧姆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电路定律.即著名的欧姆定律,并在1827年发表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中向世人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他把实验规律总结出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势(电压);γ为导线的电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现在的表述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I=.欧姆定律的发现,使电路理论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欧姆为了研究电路的规律而引入的电动势(电压)、电流强度和电导率(电阻)等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为电学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了纪念欧姆为电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电阻的单位被规定为“欧姆”.
液体、气体、真空中的电流是否遵循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研究的对象是导体.导线、灯丝、电阻等都是金属导体,此外,还有液态导体,如酸、碱、盐的水溶液等也是导体,也能导电.实验证明,欧姆定律也适用于导电液体.条件变化时,气体也能导电.气体导电只在电压很低时才遵循欧姆定律,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遵循了.电子还能在真空中做定向高速运动,形成真空中的电流,如高压下的阴极射线、在较低电压下的热电子发射等.实验表明,真空中的电流是不遵循欧姆定律的.
问题解决
例1 如图a所示,AB、CD为两根平行并且均匀的相同电阻丝,另有一根电阻丝EF,其长度略大于AB、CD两轨道的宽度,可以在AB、CD上滑行并保持与AB垂直,EF与AB、CD接触良好,图中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当EF处于图中位置时电压表读数为6.0V,将EF由图中位置向左移动一段距离Δl后电压表的读数变为5.0V,若将EF由图中位置向右移动一段相同距离Δl后,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如果AB、CD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的电阻为λΩ,电源电压为UV,则电阻丝EF 的电阻为_________Ω.
(上海市第十八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复赛试题)
例1图
解题思路 由于V是理想电表,可等效为一个断开的开关,电路可等效为2个λl0与R的串联,如图b.由题意可针对不同状态列出方程.
EF在图a位置时:·R=6……①
EF在向左滑Δl时:·R=5……②
EF在向右滑Δl时:·R=U′……③
联立解之可得U′值和R值.
例2 如图所示,将R1、R2、R3、R4、R5五只阻值不等的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若电阻R1的阻值为50Ω,R5为10Ω,且R1>R2>R3>R4>R5.当电键S闭合后,可判断电流表的示数范围是________.
(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复赛试题)
解题思路 支路中最大电流Imax==0.6A.
支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0.12A.
采用极端思维法有电路中电流I>4Imin+Imax,同时I<4Imax+Imin.
例2图
例3 某汽车电动机和车灯的电路如图所示,只闭合电键S1时,电流表示数为10A,再闭合电键S2时,电流表示数为58A.若电源电压为12.5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0.05Ω,电流表内阻不计,车灯电阻不变,则因电动机工作导致车灯的工作电压降低了( ).
A.2.0V B.2.4V C.2.6V D.2.9V
(上海市第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解题思路 电动机工作导致车灯工作电压的降低值即为电动机中的电流(58A-10A=48A)在R上产生的电压.
例3图
例4 半导体电阻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用这类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叫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可以用来监控汽车元件温度的变化,如图a所示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图,现将该电阻与阻值为50Ω的电阻R0组成如图b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热敏电阻的温度为( ).
A.10℃ B.30℃ C.60℃ D.90℃
例4图
(上海市第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解题思路 电路为定值电阻与热敏电阻的串联,可先通过求总电阻再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然后通过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图查出其工作的温度值.
例5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U并保持不变,有一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变阻器的总匝数为N.则:
(1)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不得小于多少?
(2)要使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路的电流最小变化值ΔI不大于电路电流的,则变阻器的匝数N不得小于多少?
解题思路 当滑片P滑到接近右端时,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最小,此时的电流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允许值不得小于这个电流值.滑动变阻器移动过程中,电路电流最小的变化值ΔI为滑片P移动1匝时的电阻变化所引起的电流变化.
例5图
扩大电流表量程
例6 做电学实验时需要测量约0.5A的电流,但是实验室内当时只有一个量程为0.3A的电流表.如果手边有12V学生电源、0~50Ω的滑动变阻器、电炉用的电阻丝,以及导线和开关,有什么简单办法可以把电表的量程临时地近似改为0.6A?画出电路图,简述操作步骤.
(第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解题思路 如图,设有某一很小的电阻与电流表A并联,当它们接入电路中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1,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I2,通过这一并联部分的总电流为I=I1+I2.显然,若我们把图中虚线框内的整体视为一个新的电流表A′,则流过原电流表A的电流为I1时,流过新电流表A′的电流便为I(I=I1+I2).若I1为A的量程,则I便为A′的量程,这样就把原来电流表的量程扩大了.
例6图
图形信息题
例7 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V1、V2的示数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b中①、②图线所示,在图c中能正确反映该过程的电压表V3随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是( ).
例7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解题思路 此题有难度,可分步思考:(1)由电路图可知,R1、R、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两端的电压,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由滑片的移动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判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判断①、②图线表示的电压表.
(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由图象得出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
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求出电源的电压.
(3)最后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V3与V1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图象.
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L1的阻值为10Ω.当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1A,电压表的示数为2V,过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变为6V.若不考虑温度对灯的电阻的影响,则造成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将变为_________.
第1题图
(上海市第十三届初中物理竞赛太奇杯复赛试题)
2.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2A”的字样,Rx为待测电阻.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进行实验,当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则电流表A的示数I 的范围是_________.
第2题图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复赛试题)
3.某电子体重秤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2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1的阻值随其所受压力F的变化而变化,二者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体重秤可根据电流表的示数换算出人体重的大小.若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F0、R0均为已知,电流表能测量的最大电流为I0,设踏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该体重秤能称量的重力最大值为Fm =_________(用F0、R0、I0、R2和U来表示).
第3题图
(第二十三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巨人杯预赛试题)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为10Ω,R2为20Ω,R3的阻值不等于零,当断开电键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当闭合电键S时,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
A.11V B.10V C.9V D.8V
(上海市第十三届初中物理竞赛太奇杯复赛试题)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8Ω,R2=2Ω,电阻R不为零.当K断开时,安培表读数为0.2A,当K闭合时,安培表读数可能是( ).
A.0.18A B.0.24A C.0.26A D.0.28A
(上海市第九届初中物理竞赛银光杯初赛试题)
6.在图a所示电路中,R0、R2为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都是理想电表.改变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电压表V1、V2和电流表A的示数均要发生变化.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图线如图b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电压表V1示数变化图线为a,且电阻R0为1Ω
B.电压表V1示数变化图线为a,且电阻R0为2Ω
C.电压表V1示数变化图线为b,且电阻R0为1Ω
D.电压表V1示数变化图线为b,且电阻R0为2Ω
(上海市第二十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而且Rab=Rbc=Rcd.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至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V;移动滑片P至d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V;移动滑片P至c点时,电压表示数为( ).
A.1.2V B.1.5V
C.1.6V D.1.8V
第7题图
(上海市第三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8.已知R1=2Ω,R3=5Ω,R2=R4,电压表读数U1=2.4V,U2=4V,则电阻R2为( ).
A.4Ω B.6Ω
C.8Ω D.10Ω
(上海市第十届初中物理竞赛银光杯初赛试题)
第8题图
9.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R3=R4=R5,电压表读数U1=10V,U2=12V,则a、b两端电压是( ).
A.22V
B.24V
C.26V
D.28V
第9题图
(上海市第九届初中物理竞赛银光杯初赛试题)
10.当用一个电压表直接测量某一电源的电压时,其读数为6V.若给这个电压表串联一个200Ω的电阻后,再去测量同一电源的电压,其读数为5 V.则这个电压表本身的电阻是( ).
A.1200Ω B.1000Ω C.800Ω D.600Ω
(上海市第八届初中物理竞赛普陀杯初赛试题)
11.某段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导体中电子定向移动速度为v.如果把这段导体均匀拉长1倍后仍要保持它两端的电压为U,则导体中电子平均定向移动速度为( ).
(上海市第八届初中物理竞赛普陀杯初赛试题)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A.2.5Ω~10Ω B.0Ω~20Ω C.2.5Ω~20Ω D.0Ω~10Ω
(上海市第十八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某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如给该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R1,则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5V;如给该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R2,则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6V.现将电阻R1和R2并联后再与该电压表串联,如图所示,则此时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U为( ).
A.3.5V B.4.0V C.4.2V D.4.5V
(上海市第十八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1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滑片P把变阻器分为Rap=5Ω,Rbp=10Ω两部分,要求当电键K闭合时,c、d间的电压不得低于电键断开时c、d间电压的90%,则电阻Rx的允许值范围是( ).
A.Rx≤10Ω B.Rx≤30Ω
C.Rx≥10Ω D.Rx≥30Ω
(上海市第十九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第14题图
15.(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1、R2、R3为定值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增大ΔU1、ΔU2,在这个过程中( ).
A.ΔU2<ΔU1
B.通过电阻R1的电流增加ΔU1/R1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ΔU2/R3
D.电阻R3两端的电压增大ΔU2
(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第15题图
16.如图电路,a、b、c分别表示电流表或电压表,电表都是理想的,则下列各组电表示数中可能实现的是( ).
A.a的示数为1A,b的示数为2V,c的示数为0.5A
B.a的示数为2V,b的示数为1A,c的示数为0.5A
C.a的示数为0.5A,b的示数为1A,c的示数为2V
D.a的示数为2V,b的示数为0.5A,c的示数为1A
第16题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复赛试题)
17.阻值相等的三个电阻R和R1、R2、R3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且R1=R2=R3,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20V,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4V,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
A.6V B.8V C.10V D.12V
第17题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18.(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0.3A和0.4A,若将电路中的某两个电阻的位置互换,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却不变,则电流表A的示数可能为( ).(www.zuozong.com)
A.0.45A B.0.50A
C.0.55A D.0.60A
第18题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19.(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V1、V2、V3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电压表,R1、R2是两个定值电阻,若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3V和1V,则A、B之间的电压可能为( ).
A.7V B.6V
C.5V D.4V
第19题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初赛试题)
20.如图所示是给某一保温水箱注水的水龙头,K1是冷水管的阀门,K2是热水管的阀门.灌满水箱所需时间由水的压强(由水泵产生)、水流经水管和阀门所受阻力决定.阻力与压强的传递无关,假设在灌满水箱时间内我们所研究的系统中压强和阻力不变.现就以下情况进行记录:完全打开冷水管的阀门K1,关闭热水管的阀门K2,在时间t1=8min内灌满水箱;若完全打开热水管的阀门K2,关闭冷水管的阀门K1,则在时间t2=12min内灌满水箱.试问:若将冷、热水管阀门完全打开,则灌满水箱需要多少时间?
第20题图
(上海市第二十六届初中物理竞赛大同中学杯复赛试题)
21.(多选)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R0、R1均为定值电阻,R1=4Ω.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体现电流表A1、A2的示数I1与I2对应关系的完整图线如图b所示.其中C点为图线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1.0A和0.50A,A点对应的横坐标为0.75A,则( ).
第21题图
A.电源电压U的大小为6V
B.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80Ω
C.图b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75A
D.图b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75A
(上海市第三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2V,R1=10Ω,R2=30Ω,R3=10Ω,K闭合时电流表读数I1=0.3A.求电压表读数和变阻器R′中通有电流的那部分电阻.
(上海市第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所示是一个分压电路.图中的负载电阻R1=16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15A,电源电压是14V,电压表的量程为15V,滑动变阻器RAB上标有“120Ω0.15A”字样.当滑片P自左向右移动时,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但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问:
(1)电阻R1和RAP、RPB中哪一个通过的电流最强(说明理由)?
(2)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自A移向B),各元件是否安全(通过分析和估算电流加以说明)?
(3)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前提下,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上海市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风华杯复赛试题)
例2 1.08A<I<2.52A 例3 B 例4 C
例5 (1)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应大于
(2)设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流最小变化值ΔI对应于滑片P移过1匝,若变阻器滑片向左移过1匝,变阻器每匝的电阻为ΔR,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例6 电路图如答图.
操作步骤:(1)照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阻丝的一端拧在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上,另一端暂时不连;(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达到满刻度;(3)试着将电阻丝的不同位置连在电流表的另一个接线柱上,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当电流表达到半偏时将这个位置拧紧在接线柱上.此时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时,电路中电流为2I,即把电流表量程扩大了一倍.
例6答图
例7 A (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故①表示电压表V1、②表示电压表V2.
(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
由图b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4V,通过的电流I1=0.4A
则
电源的电压U=U1+I1R2=4V+0.4A×R2 ①
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
由图b可知,I2=0.2A,R两端的电压UR=3V,U′1=2V
则电源的电压U=UR+U′1+I2R2=3V+2V+0.2A×R2 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U=6V
(3)因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
所以,当U1=4V、I1=0.4A时,V3的示数为U-U1=6V-4V=2V
当U′1=2V、I2=0.2A时,V3的示数为U-U′1=6V-2V=4V
结合选项可知A符合,BCD不符合.
综合起来,0.2<I<0.25.选B.
6.D 图a所示电路为R2、R1、R0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表V1测R2、R1的总电压,V2测R2的电压.由于串联电路中电压按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分配,若R1增大(滑片向右移动),则电流表A的示数减小,R0上的电压要减小,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故图b中图线a表示V2的示数变化,b表示V1的示数变化.观察图b中的数据可知:当I=1A时,U1、2=10V(U1、2表示R1与R2的总电压),U2=1V,则R2=1Ω;当I=4A时,U1、2=4V.由于电源保持不变,则有10+1×R0=4+4×R0,解此方程可得R0=2Ω.
7.C 设Rab=Rbc=Rcd=R
联立解之U=4V R1=3R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c点时
电压表的读数=·2R=1.6V
8.D R1~R4串联,V2测R2、R4电压,由于R2=R4,所以U2=U4=2V. U1=2.4V-2V=0.4V,I==0.2A,R2=
=10Ω.选D.
9.C R1~R5串联,由于R1=R2,故UR1=UR2,R3=R4=R5,故UR3=UR4=UR5,UR3=6V,UR2=10V-6V=4V,Uab=2UR2+3UR3=2×4V+3×6V=26V
10.B 依题意可画图如右.=
,R′=5×200Ω=1000Ω.选B.
11.B=enSv(l为t时间内电子移动的距离,n为单位体积内电子个数)
第10题答图
导体拉长一倍后,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在相同的电压下,电流变为原来的,即I′=
I=
enSv.但由于S′=
S,故v′=
12.A 首先从电流的角度考虑,电流最大只能为0.6A,电源电压4.5V,要求电路的总电阻至少为7.5Ω,这样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至少为2.5Ω.再从电压表的角度考虑: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IR2=·R2,即
=3.解这个方程可得R2=10Ω
13.C 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的含义是:当电压表满刻度时,电压表与串联的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根据“如给该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R1,则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5V”可以列式5V-3V=·R1;根据“如给该电压表串联一个电阻R2,则电路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6V”可以列式6V-3V=
·R2.解上述方程可得RV=R2=1.5R1.R1、R2并联后由电流关系可以列出方程
,解得U=4.2V
15.ABC 因为U1=U-(UR2+UR3),所以ΔU1=ΔUR2+ΔUR3
同理ΔU2=ΔUR3,所以A正确.
由于电阻R1为定值电阻,电压增加ΔU1,所以电流增加ΔU1/R1,故B正确.
流经电阻R2的电流为干路电流,等于流经电阻R3的电流,电阻R3两端的电压减小ΔU2,所以电流减小ΔU2/R3.故C正确.
16.B (1)由电路图可知,如果a与c为电流表,则电阻R1与R2被短路,只有电阻R3与两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等效电路图如图甲所示,两电流表示数相同,故A错误;
(2)由电路图可知,如果b与c是电流表,a是电压表,则电阻R1与R2并联,然后再与R3串联,电压表测并联电路电压,电流表b测干路电流,电流表c测通过R1的支路电流,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电流表b示数大于c的示数,故B正确,D错误;
(3)由电路图可知,a与b是电流表,等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a被短路,电流为零,故C错误.
17.B
如答图所示:
第16题答图
第17题答图
设R2两端的电压为U2,R1=R2=R3=Rx
由图1可知:BCD中R与R3串联,通过R3的电流为
∵最右边R3与R串联后再与R2并联,
∴通过R的电流为
∴
如图2可知:BE与BCD并联,通过中间电阻R的电流
中间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
由图3可得:ABE与AF并联,
∵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20V,
∴
由①②两式可得U22+4U2-96=0
解得U2=8V,U2=-12V(舍掉)
故选B.
18.BC 画出等效电路图,如答图所示,R1、R2、R3并联,电流表A1测量通过R2、R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量通过R1、R2的电流之和;
①若互换R1、R2的位置,两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则R1=R2,因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A,所以I1=I2=0.2A;因为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I2+I3=0.3A,所以I3=0.1A.
所以干路上的电流:I=I1+I2+I3=0.2A+0.2A+0.1A=0.5A
②若互换R2、R3的位置,两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则R2=R3,因为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所以I2=I3=0.15A;因为电流表A2的示数为0.4A,则I1+I2=0.4A,所以I1=0.4A-0.15A=0.25A.
所以干路的电流:I=I1+I2+I3=0.25A+0.15A+0.15A=0.55A
③若互换R1、R3的位置,两电流表的示数不变,则R1=R3;而若R1=R3,则两电流表的示数就应相同,所以不可能是互换R1、R3的位置.
由上分析,可知电流表A的示数可能为0.5A或0.55A.
第18题答图
19.AC 如答图,由于电压表的连接并没有采取与电阻直接并联这样的形式,所以将电压表按一个电阻分析,因V1、V2、V3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电压表,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假设电路中的电流是从A流向B,在有电压表的支路上,通过电压表V1的电流I1方向是A→V1→C,通过电压表V3的电流I3方向是C→V3→B,而通过电压表V2的电流I2方向不能确定.
(1)若电流I2方向是C→V2→D,则I1=I2+I3
第19题答图
由欧姆定律可知
∴U3=U1-U2=3V-1V=2V
∴UAB=U1+U3=3V+2V=5V
(2)若电流I2方向是D→V2→C→V3→B,则I3=I1+I2
由欧姆定律可知
∴U3=U1+U2=3V+1V=4V
∴UAB=U1+U3=3V+4V=7V
由此分析,A、B之间的电压可能为7V或5V.
20.4.8min ∵I=,∴
=
注水时间t类比为电流I、水的压强p类比为电压U、阻力f类比为电阻R,
∴完全打开冷水管的阀门K1,关闭热水管的阀门K2时,
完全打开热水管的阀门K2,关闭冷水管的阀门K1时,
将冷、热水管阀门完全打开时,此时注水时间设为t,
把①②代入③解得t=4.8min
21.AC 当RPa+R0=RPb时I2最小(参考第12讲中第17题具体分析).
由图象可知:I2=0.5A,I1=1A,则此时流过R1的电流为0.5A.
所以R1=RPb=RPa+R0=4Ω
U=1A×(4Ω+2Ω)=6V
图b中的A点对应滑片P在b点,I1=I2=0.75A
R0+R2=8Ω
图b中的B点对应滑片P在a点,由于U=6V,R0+R2=8Ω
仅当滑片P滑过a端包含R0时,才有=0.75A,但滑片P只能滑到a端,而R0≠0,所以I2<0.75A
22.U1=R1·I1=10Ω×0.3A=3V
U2=U1=3V,I2==0.1A
I3=I1+I2=0.3A+0.1A=0.4A
U3=R3·I3=10Ω×0.4A=4V
电压表读数为3V+4V=7V
I滑=I3=0.4A R′==12.5Ω
23.(1)电路为R1与RAP并联后再与RPB串联,RPB中电流为R1和RAP中电流之和,所以RPB中电流最强.
(2)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A向B移动过程中,由于电压表的量程大于电源电压,故电压表是安全的.
R1中电流Imax==0.0875A<0.15A,R1也安全.
但当滑片P滑到B点附近时,PB中电流约为≈0.2A>0.15A
故滑动变阻器PB段存在安全问题.
(3)
解得RAP=80Ω
电压表数
故电压表变化范围为0V≤U≤8V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