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墓葬最精彩和珍贵的部分是绘于墓室券顶的一幅古代彩色天象图(图3-26),现尚残存91颗星。壁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以红色菱格划分开。上部主要包括墓室的拱形券顶部分和后壁上部,代表的是天空;下部代表山川。绘画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升天。在主室顶部表现天空除了日、月、流云、飞翔在流云之间的各种姿态的仙鹤外,还有用青莲色、白色和黑色三色勾绘的两个大的同心圆圈(图3-27)。在这两个圆圈之间绘有星辰80余颗,大多数星辰为白色,外边有一圈黑色的轮廓。仅东方青龙左后爪下的一颗星为朱红色。星的外圈是黑色,星与星之间用黑色直线连接起来,这就是我国古代天文中的二十八宿星图。几乎每个星座都配有一个人物或动物,形象地说明了这个星宿得名的由来。画面按中国传统的四神、二十八宿的天文学说,将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形象及其所属的二十八宿绘成人物、动物或物体的形状,如踞坐人持箕、农人牵牛、封豕、双角猫头鹰、猎人网兔、须女等,绘得栩栩如生。最顶上右边一个人,中间七个圈,左边一只兔,为毕宿。《史记正义》:毛苌云“毕所以掩兔也”。毕宿八星,壁画中画作一只兔子在前面奔逃,后有一人在追赶。还有一星在人的后面,应为古人掩捕鸟兽用的长柄小网的网柄。毕宿右边的一只鸱鸮,当是觜宿,觜的含义有一种为鸱鸮类头上的毛角。再往右残损的是参宿,画的应为一白虎。《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四方形为水井,为井宿。两个小人抬鬼,为舆鬼(图3-28)。柳八星为鸟嘴;星宿七星为鸟颈;张宿六星为鸟嗉;翼宿十二星为鸟翅膀。这四个组成鸟形,当为朱雀之象。轸是按顺序排下来的,似与龙角连线。《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史记索隐》引宋均云:“轸四星居中,又有二星为左右辖,车之象也。轸与巽同位,为风,车动行疾似之也。”角宿绘了四颗星,一边两颗;亢宿四星象征龙的喉咙;房宿四星象征龙身;心宿三星象征苍龙之心;尾宿九星成弧形,象征龙尾。它们依次标在龙形上,组成东方苍龙。箕宿画成一身穿袍、头戴冠的男子踞地而坐,当为傅说,右边为箕宿四星。《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箕宿之后为南斗,画一着长袍男子持斗站立。牛宿六星为男子牵牛;女宿四星,女子盘坐,可看作为与牛郎、织女之间的某种联系,与后世所指的牛郎、织女星或有演变的联系。虚危五星状若龟,内有一蛇,有北宫玄武之象。室壁四星相连,其形似口。其后为奎宿十六星,因星数多,并未全部画出。《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或为豕首之象。”《说文》曰:“奎,两髀之间。或又为胯部。”奎宿后画的是一奔跑的动物形象,损坏较多,连同身下两星和上方一星应表示的是娄宿三星。《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娄宿之后三星当为胃宿,但其画似一匹马,可能是昴宿。昴七星之后尚残留两星,或是将胃宿补画在此位置。
图3-27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日轮图
1987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建造教学楼时发现一处西汉墓,根据墓葬形式和出土遗物推测此墓的埋葬时间应在西汉晚期。有学者推断其应当是经历了西汉武、昭、宣、元帝四朝的萧望之墓。[12]
【汉代天文(四宫和二十八宿)】
汉代是我国天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人对星象的观测和认识取得了重大成就,已掌握了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认识到了形成日食、月食和太阳黑子等现象的原因。我国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见于甲骨文。日月交会,汉代称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象征。汉代史籍对日、月食有多次记录。作为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故乡,河南南阳有许多天文图像的汉画像石。这些图像,有的是汉代天象观测的真实记录,有的是结合想象力丰富的神话传说来象征汉代人对“天”的哲学理解的艺术品。这些融科学、现实、想象为一体的汉画天文图像,为我们研究汉代天文学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文物资料,弥补了《汉书》不能全面记载天文科技内容的遗憾,具有很高的天文学价值。如其中的日月合璧图、三足乌图、彗星图等,分别展现出汉代在日食、太阳黑子、彗星等方面的观测和研究成果。
图3-28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井宿鬼宿图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晚期壁画墓保存有时代早而且又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图,以之与《史记·天官书》中的有关文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这幅图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对其中有关二十八宿的图解。[13]像上述这样用图画形式形象地反映出各星宿的原意和含意的情况,在这幅壁画中还有很多,如在星辰圈之外,南边布满了云彩,云彩之间也绘有十余只飞翔的白色仙鹤,各具姿态。北边东侧夹角处绘有一只爬行的蛙,相对应的西侧绘一只三足乌(图3-29),都是填绘在云朵之中。总的看来,这幅星象图与我国古代史籍中的有关记载基本吻合,虽然是一幅示意性质的星图,但其在我国天文学史上的意义重大。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其绘画的运笔、色彩均具特色,艺术手法高超,也为研究汉代绘画提供了新的具体资料。
图3-29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三足乌形象
以目前的资料来看,墓葬壁画是汉代人的发明,并迅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了汉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性格。两汉墓室壁画主要题材是人物画(神仙也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模本的)和天文星象图,这种模式也成为今后各个时代墓葬壁画的主题。两汉墓室壁画敷彩艳丽,题材丰富,画风独特,有的还有榜题,为我们了解汉代的生活提供了直观的资料。(www.zuozong.com)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考古》2006年第10期。
[2]刘振东、张建锋:《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考古》2006年第10期。
[3]后晓荣、陈晓飞:《关中地区两汉壁画墓初探》,《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4期。
[4]金维诺:《秦汉时期的壁画》,《美术研究》1980年第1期。
[5]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1期。
[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理工大学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5期。
[7]郑岩:《一千八百年前的画展——陕西旬邑县百子村东汉墓细读》,《中国书画》2004年第4期。
[8]郑岩:《一千八百年前的画展——陕西旬邑县百子村东汉墓细读》,《中国书画》2004年第4期。
[9]王子今:《汉代民间的玩具车》,《文物天地》1992年第2期。
[10]姜生:《汉画孔子见老子与汉代道教仪式》,《文史哲》2011年第2期(总第323期)。
[1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定边县郝滩发现东汉壁画墓》,《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5期。
[12]孙民柱:《西安交大校园西汉壁画墓及其墓主人考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6月第18卷第2期。
[13]呼林贵:《西安交大西汉墓二十八宿星图与〈史记·天官书〉》,《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