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诵读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①鲍叔,鲍叔终善遇②之,不以为言。已而③鲍叔事④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⑤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⑦,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⑧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⑨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①欺:这里是钱物不平均分而多占的意思。 ②遇:待遇,对待。 ③已而:不久,随即。 ④事:侍奉。 ⑤匡:纠正,扶正,帮助。 ⑥贾:做买卖。 ⑦肖:善,贤。 ⑧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⑨多:赞美。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今安徽颍上)人。他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贤明、有才干。管仲因为贫穷,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始终都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而说他的闲话。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当小白被立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任用,在齐国主持政事,齐桓公因此成就霸业,多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使天下的一切得到匡正,这都归功于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 “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的时候自己多拿,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的处境更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与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受辱被囚,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牙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多数人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贤能,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文化记忆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www.zuozong.com)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装死骗过管仲,抢先赶回齐国,继承了王位,即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要鲍叔牙出任相国,并欲杀死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推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自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接受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
品格传承
宽容即是善待、宽恕他人。善待他人,小则能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和睦,大则能维护国家利益。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获取的,而是靠宽容之心来获得。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他会用包容之心来对待矛盾与分歧。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叶勃发而知春。”要想学会善待他人,就必须心怀感恩之情。一片小小的树叶都能告诉我们季节的交替,更何况我们生活在这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呢?当与别人意见不一、发生矛盾冲突时,请提醒自己要多一点宽容、多一点体谅。用善意和容人之心对待他人,其实也是善待自己!否则人人自利、剑拔弩张,即使有了一时之快乐也不会长久地快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懂得宽容才能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宽容不仅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顾虑、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胸怀,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格局、有胸怀的人。
持伞男俑(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俑是中国古代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俑的存在,与中国传统的生命观念有关。
知行园地
我关爱 我行动
以4~5人为一个爱心行动小分队,针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群,设计一个“爱心行动方案”(以下表格供你参考),并认真地去实践。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