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谧与巨人的肩膀:借鉴前人成果提升自己

李谧与巨人的肩膀:借鉴前人成果提升自己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暴,同“曝”,晒干。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南北朝时期,有个人叫李谧,他18岁时拜大学问家孔璠为师。而所谓的“巨人的肩膀”,无疑就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同辈人的研究成果。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学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其直接的作用就是借鉴前人的成果从而提升自己。盥盘内底部铸刻铭文12个字:“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徐王义楚即春秋时期徐国的国君,这是有相对纪年的徐国器皿。

李谧与巨人的肩膀:借鉴前人成果提升自己

战国·荀况《荀子》)

文本诵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①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 ④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⑤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⑥(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⑦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⑧虽有 (yòu)槁暴 (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⑨挺:直。 ⑩受绳:经墨线量过。 ⑪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近,靠近。砺,磨刀石。 ⑬博学:广泛地学习。 ⑭日:每天。 ⑮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s`n),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⑯知明而行无过:知(zhì),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 ⑰遗言:古训。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不会有过失行为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地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地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论)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讲)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文化记忆(www.zuozong.com)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青出于蓝。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

南北朝时期,有个人叫李谧,他18岁时拜大学问家孔璠为师。孔璠知识渊博,为人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孔璠也有不如李谧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读书时对书中的一段话不太理解,就请教李谧:“你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有人问孔璠:“你做老师的倒要请教学生,就不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孔璠笑了笑,认真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谁懂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问他的人听了,信服地点点头。当时的人还作了一首歌谣道:

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常,在明经。

品格传承

综观世界近代科学史,我们完全可以说,牛顿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所谓的“巨人的肩膀”,无疑就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同辈人的研究成果。在汲取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牛顿最终取得了“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成就。这正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表现。只要努力学习,我们完全有能力超越老师、超越前辈,像牛顿那样,最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遥望世界、引领世界。

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学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其直接的作用就是借鉴前人的成果从而提升自己。特别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当我们学习了一门知识、掌握了一项技能之后,这门知识、这项技能往往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当然,学习也是充满艰辛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想着“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们更应该想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徐王义楚”青铜盥盘(藏于国家博物馆)

青铜盥盘,1979年出土于江西省靖安县。除了盥盘之外,当时还出土了铜炉盘和铜箕各一件。盥盘是古代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盥盘内底部铸刻铭文12个字:“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徐王义楚即春秋时期徐国的国君,这是有相对纪年的徐国器皿。徐国故城在今安徽省泗洪县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