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内容以及被全体学生和教职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全校师生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能促进教职工在工作上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能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各种习惯。
梧桐学校基于学校的现状,通过发动全校参与提炼学校精神,经过认真的审核和思考,确定学校的精神文化为“爱、责任、奉献、合作”。对教职工而言,有爱,才能真心实意地付出;有责任,才能敢担当,才会有所作为;有奉献,才能有收获;有合作,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学会欣赏他人,才能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形成合力,使学校的工作质量最优化、工作成效最大化。对学生而言,有爱心,才能学会感恩;有责任感,才能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奉献精神,才不会一味索取而不懂得回报;有合作意识,才会互助,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战斗力。为此,学校就“梧桐精神”的宣讲和学习,在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在教师中开展了“谈谈我对‘梧桐精神’的理解”,有的教师侧重讲了对学生的爱,有的行政办公室工作人员着重谈了个人对合作的心得等。通过这种交流,让教师们看到了一些比较严肃的同事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可爱的一面,无形中使教师们的距离拉近,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梧桐精神”的指导方面以身作则。在学生方面,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从全校的宏观层面和班级的微观层面都深入了解和学习“梧桐精神”,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小学一二年级开展“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让孩子们从学会去爱最亲的亲人开始,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小学三四年级,开展“我能行”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小学五六年级,开展“夸夸我的班集体”,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初中一年级围绕“爱”,让学生们利用发散性思维展开大讨论,从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等方面逐步深入理解“爱”的丰富内涵;初二年级以“合作”为核心,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合作能力,如班级管理、学科学习、与人交往、集体任务等;初三年级以“树责任、讲奉献”为主题,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初步树立人生目标。学校通过各个方面对师生进行精神文化的学习和引导,使全校师生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以精神面貌和实践成效渐渐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www.zuozong.com)
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学校务必要做到全员参与、科研引领,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阶段性地推进,才能让学校的精神深入人心;同时,在研究中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适合的方法,在阶段性地推进中逐步提高和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