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主流动画: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与挑战

非主流动画: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与挑战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从影片主题是否令人费解得完全不知所云来划分,那么,目前中国99.99%的学生作品都可以称之为非主流动画。如果从影片是否家喻户晓从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来划分,那么,除了迪士尼与宫崎骏的动画片外,地球上其他动画电影便都成了非主流动画。如果说中国人非主流,因为他们创造了以“水墨动画片”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学派”,那么,你如何解释现在中国动画为什么如此一蹶不振?因此,关于“什么是非主流动画”此处略去2000字。

非主流动画: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与挑战

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人生?”一样令人头疼、尴尬甚至无聊。我发现凡是给某一事物下定义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意大利美学家克罗奇说:“如果把讨论艺术分类与系统的书籍完全付之一炬,那也绝对不会是什么损失。”[1]

但是作为全书开篇,第一章如果不把这个概念阐述清楚,似乎以后的行文就无法使人信服。为了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地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读者,我只好勉为其难地来做一件自己并不擅长也不愿意做的工作——定义“非主流动画”:

如果从影片采用的媒介来划分,在这个CG技术泛滥的时代,似乎只要不是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都可以称之为非主流动画。

如果从影片主题是否令人费解得完全不知所云来划分,那么,目前中国99.99%的学生作品都可以称之为非主流动画。

如果从影片是否家喻户晓从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来划分,那么,除了迪士尼宫崎骏的动画片外,地球上其他动画电影便都成了非主流动画。

如果从“动画片只是儿童的专利”来划分,那么,所有只适合成年人观看的涉及暴力、性、政治、先锋题材的动画片则毫无疑问地成了非主流动画。(www.zuozong.com)

如果说德国人非主流,因为他们曾经创作出无数先锋实验动画短片。那么,你如何解释奥斯卡·费钦格(Oskar Fischinger,见彩图2—5)竟然把自己的创意卖给迪士尼从而诞生了伟大的《幻想曲》,然后从迪士尼那里得到一大笔创意费而成为“幕后英雄”呢?难道非主流必定要被主流所吞没吗?

如果说日本人非主流,因为他们创作了无数富有“变态美”的成人动画片,那么,你如何解释那些泛滥成灾的、就连日本人自己都不叫孩子看的日本垃圾电视系列动画片?难道非主流就一定要反人类与变态吗?

如果说中国人非主流,因为他们创造了以“水墨动画片”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学派”,那么,你如何解释现在中国动画为什么如此一蹶不振?难道非主流真的只能是昙花一现而无法拯救的动画艺术吗?

以上几种解释似乎还是没有说清楚“什么是非主流动画”。我发现在如今这个“非主流”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这一点可以从王菲的成功上一目了然。她好像有一张专辑就叫《菲主流》),在这个贩卖“非主流”、装扮“非主流”、把“主流”粉饰为“非主流”从而获取千姿百态的既得利益的时代,定义“非主流”三个字是徒劳无益的。有时这种定义还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商人、“娱记”所利用而成为他们赚钱、炒作的工具。

因此,关于“什么是非主流动画”此处略去2000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