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国际储备货币问题、汇率制度问题和各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问题。进一步改革的难点也在于这3个问题。
首先,国际储备货币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所以瓦解,其原因在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充足和人们对其信心的维持是难以兼顾的,即存在“特里芬两难”。虽然现行体系下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但仍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美元依然主导着现行体系下的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和价值高低,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输出的储备资产。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心仍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难以摆脱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与金融的依赖。
其次,汇率制度问题。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存在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和发展中国家被动选择的矛盾。发达国家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为基础,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并能左右国际汇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依附性,只能被动地选择盯住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缺乏弹性,且极具脆弱性,汇率水平难以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水平,削弱了汇率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且在大规模无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维持盯住汇率制度的成本很大,破坏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再次,话语权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一项规定,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任何重要问题,如修改协定、调整份额等,必须有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而美国目前在IMF中的投票权是16.76%,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拥有30%的投票权,美国和欧盟具有一票否决权,这增加了货币体系改革的难度。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体现。
针对现行体系的诸多缺陷,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牙买加体系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有:改革IMF的内部治理机构,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和话语权;向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转移4.59%的投票权;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对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实施监督;将G20峰会作为协商世界经济事务的主要平台;加强金融监管,制定新的《巴塞尔协议Ⅲ》,进一步严格银行资本金和流动资金标准。但上述的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体系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国际货币体系急需进一步改革。
本章主要内容概要
课后习题与技能训练
课后习题
1.判断题
(1)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属于金汇兑本位制,美元等同于黄金。( )
(2)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可以自主地选择汇率制度安排。( )
(3)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支付货币和计价货币了。( )
(4)欧洲货币体系下,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而对非成员国实行联合浮动。( )
(5)在金本位下,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国境。( )
2.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下列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有( )。
A.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B.浮动汇率合法化
C.黄金非货币化
D.废除外汇管制
E.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F.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
(3)下列属于牙买加协议体系内容的有( )。
A.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B.浮动汇率合法化
C.黄金非货币化
D.废除外汇管制
E.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F.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
(4)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 )。
A.欧洲货币单位
B.欧洲货币合作基金(www.zuozong.com)
C.稳定汇率机制
D.实施统一货币欧元
(5)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国际储备货币问题
B.汇率制度问题
C.各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问题
D.美国的态度问题
案例分析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最近3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深刻地暴露出当前美元本位制的根本缺陷,使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关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主要可以分为3类,这恰好也反映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3大潜在改革方向。
方向之一,在目前的美元本位制基础上进行修补,特别是建立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来作为应对各国金融风险的新机制。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将其在次贷危机期间与部分发达国家央行签署的双边美元互换机制永久化,就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这种改革方向的优点包括:第一,属于存量改革而非增量改革,因此面临的阻力较小;第二,新增的双边美元互换机制能够在紧急时刻提供必要的国际流动性,从而缓解危机爆发时的紧张情绪。
方向之二,随着美元地位逐渐衰落,欧元与人民币地位逐渐上升,最终形成美元、欧元与人民币三足鼎立、共同充当全球储备货币的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最显著优点是在美元、欧元、人民币各自发行当局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如果哪种货币发得过多,那么市场就会采用“用脚投票”的办法,减持该货币而增持其他货币。这种竞争机制一方面能够部分克服广义特里芬难题;另一方面,使得各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不得不兼顾全球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状况。
方向之三,在现有的国际储备货币之外另起炉灶,创建一种全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提出,在国际储备中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用途,从而降低对美元依赖的建议,用超主权储备货币来充当全球储备货币。一来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广义特里芬难题,即将储备货币的发行与任何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脱离开来;二来可以避免储备货币发行国国内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外部性;三来可以在铸币税的分享与使用方面兼顾全球公平,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改革方案。然而,要从无到有创建一种全新超主权货币,不仅需要美国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做出重大让步,而且需要全球各经济体集体行动,创建类似全球央行的机构。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3个潜在方向,既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又具有各自的缺点。不过,从深层次来看,这3个改革方向并不是相互排斥与替代的关系,很可能是相互补充的。从时间维度来看,对现有体系进行修补,形成多极化的储备货币体系,创建超主权储备货币,更像是在短期、中期与长期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从大方向上来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正在由一个国家主导向由多个国家甚至国家群体主导的体系演进。
分组讨论:
1.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哪些弊端?
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3个潜在方向,你认为有哪些缺点?
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哪些途径?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
利用网络视频观看中央电视台10集大型纪录片《货币》系列,包括以下内容。
第1集 有价星球
第2集 从哪里来
第3集 黄金命运
第4集 银行历程
第5集 权力之争
第6集 通胀之觞
第7集 三条红线
第8集 汇率之路
第9集 跨越国界
第10集 未来多远
看完后撰写一份观后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2.论述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3.展望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