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具有不同的决定因素,影响汇率水平变动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我们首先来看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因素。
1)汇率决定因素:铸币平价
金本位制度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货币制度。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具有4大特点:第一,货币以黄金铸成,金铸币有一定重量和成色,有法定的含金量;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国境,具有无限清偿功能;第三,黄金作为最终的清偿手段,是价值的最终标准,充当国际货币;第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按其票面价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在这种制度下,各国货币以黄金作为统一的币材、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尽管它们在重量、成色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但在国际结算和国际汇兑领域中都可以按各自的含金量多少加以对比,从而确定出货币之间的比价。因此,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就成为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例如,在1929年经济危机以前金本位制下,英国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美国规定1美元含金量为23.22格令。由此,英镑与美元的铸币平价即各自含金量之比等于4.8665(即113.0016/23.22)。法定的含金量一经确定,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动的。因此,作为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
铸币平价决定汇率,如果仅考虑货币的价值对比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两者是相等的。但事实上,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及其变化还要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最为直接的就是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是以铸币平价为中心的,在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下浮动。当某种货币供不应求时,其汇价会上涨,超过铸币平价;当某种货币供大于求时,其汇价会下跌,低于铸币平价。(www.zuozong.com)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在金本位制下,当时美国和英国之间运送1英镑黄金的各项费用总和为0.03美元。假如,外汇市场上对英镑的需求增加,英镑兑美元汇率上涨且高出4.8965(4.8665+0.03)时,美国债务人就不会采用在美国购买英镑外汇通过银行转账偿还伦敦债务,而是采取向英国运送黄金的方法偿还债务,因为美国债务人输出黄金显然比在外汇市场上以高价购买英镑更便宜。这样,1英镑=0.8965美元就成了英镑上涨的上限,这一上限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出点”,也是英国的“黄金输入点”。
图1.2 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
反之,假如英镑兑美元汇率下跌,跌至4.8365美元(即铸币平价4.8665减去黄金运送费0.03)以下,则持有英镑债权的美国人也就不会用贬值的英镑在外汇市场上兑换美元,而是将英镑在英国换成黄金运回国内。这样,1英镑=4.8365美元就成了英镑下跌的下限,这一下限也就是美国的“黄金输入点”,即英国的“黄金输出点”。
由此可见,金本位制度下,由于黄金输送点的制约,外汇市场上汇率波动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因此,由供求关系导致的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是有限度的,汇率也是相对稳定的,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如图1.2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