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月10日
地点:北京
被采访人:成正荣(电话采访)
人物简介:成正荣(1932—),山西人。1946年7月参加革命,1948年随中央后委来到西柏坡,继续在中央特会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办、国办信访局工作,1992年离休。
我是山西人,1946年16岁时被调到特会科[1]工作,由于年龄小,开始只是干一些勤杂活儿。当时中央特会科主任暂由曾三同志负责,(由于特会科主任赖祖烈同志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1947年2月停战谈判破裂后,赖祖烈回到延安,曾三同志又将特会科工作移交给赖祖烈。)成员有李配之、钟子山、黄业宣、谢淑珍(赖祖烈夫人)、汤致勤和我等七人。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对延安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特会科随中央后委一同撤至山西临县三交镇。在那里住在8号院,大家在叶剑英同志的领导下(因为当时任弼时随毛泽东率领的中央前委转战陕北,工作暂由叶剑英负责)对特会科的“党产”进行了秘密的埋藏,并坚决守卫。
1947年9月,赖祖烈作为工委副秘书长,提前到了西柏坡,主要负责建立兵站和修建房屋。同科的黄业宣随同前来(为赖做些秘书工作)。
1948年3月,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央前委、中央后委机关开始向中央工委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转移。特会科的重要物资由几十个驮骡运输,一个驮骡三个人保护。除特会科自带一个50人的警卫排外,还配备了我军一个连护送。这次转移,跨越了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二十多个县,行程数千里,一路危险重重。我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经过北同蒲铁路一条敌人封锁线时,当时规定通过那段路时都要跑步前进,牲口也要人赶着快走。跑出两三里后才改为正常行军。经过近一个半月紧张艰苦的行军,穿越山西临县、吴堡县、繁峙县,河北建屏县小觉、东黄泥、西黄泥,4月下旬来到河北省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西柏坡。
当时,特会科被安排在东、西柏坡两村口间的一个大土棚子里,虽然临时加固了墙,安了大门,但仍然有不少透风漏水的地方。当时党产和人都挤在大棚子里,这里是交通大道,又是东、西柏坡的大门,为了党产的安全,又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赖祖烈和汪东兴经精心研究在此设了总收发室,还在大棚子和大路拐弯处设了一个哨位,哨兵白天背驳壳枪,手拿红旗,好像是指挥车辆通过,其实主要是注意大棚里的安全。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党产的安全问题,刚到西柏坡不几天,任弼时、叶剑英两位中央首长就一起来到特会科视察工作,询问党产的安全情况。赖祖烈向首长汇报了一年来特会科的工作情况,说经过长途行军,特会科保管的党的重要财产已全部安全、完好无损地运到这里。但这棚子不是久留之地,为了保证党产的安全,准备在东、西柏坡之间的山坡上打两孔土窑,建几间土坯房和一个大库房。任弼时对特会科的工作很满意,特给予表扬,并勉励同志们再接再厉。叶剑英除对同志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外,还对特会科打窑洞提了两条指示:一条是在老乡住房附近打窑洞,不可太高,太高不利防空;另一条是要避开流水道,注意夏天防洪。在中央领导的特别关照下,不几日修建科有了初步图纸,机关干部、警卫部队全出动,一个多月就建好了窑洞和大库房。这是中央在东、西柏坡唯一一座自己修建的独立住房。房址位于东柏坡村打麦场后边后山,窑洞是在老百姓原来三眼土窑的基础上再挖而成的,大库房就在窑洞前面,分东西两排,共八间房。东边一排为大库房,分别存放日常办公用品、布以及文件,旁边还有一间接待用房,是为临时来客准备的,里面盘着炕,炕上放了两套被褥,在窗前放着一张小桌子;西边一排为办公住房,赖祖烈夫妇住一套间,里间住人,外间为会客和办公的地方,另边还有两间工作人员的办公室。贵重物品都存放在窑洞里。1948年6月中旬,特会科搬进了新院子。平时大家办公住宿都在一起,冬天为了暖和就搬到窑洞里。
赖祖烈
西柏坡期间,特会科的工作很繁忙。业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清查物品数量,确保账物清楚。第二,为党的各项工作列支经费并送达。西柏坡期间主要列支的经费有民主人士北上的经费、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费用等。第三,兑换钱币。由于当时各个解放区币值不统一,为了方便来解放区的共产党员和一些国际友人工作和生活方便,特会科还负责货币的通兑工作。(www.zuozong.com)
1948年8月初,西柏坡连降几天大雨,住在西柏坡的党中央机关很多住房漏雨。一天夜里两点多,大雨瓢泼,任弼时牵挂着特会科的安危,不能入眠,他亲自打电话给赖祖烈,要他赶紧检查特会科的窑洞里有无住人,如有人住赶快搬出。赖祖烈放下电话,顾不上穿鞋,光着脚到窑洞门口通知大家,并招呼大家到大库房边的接待用房里避雨。当大家听说弼时同志深夜亲自打电话关心同志们的安全,心情都非常激动。
1948年9月的一个星期日,任弼时同志利用周末休息(由于弼时同志身体不太好,书记处决定让他周末休息)和夫人陈琮英带着大女儿远志、二女儿远征、小儿子远远,还有卫士长郭仁等来到东柏坡再次视察特会科。当他看到特会科新建的房子时,高兴地说:“老赖,这是我们在东西柏坡唯一自己建的完整的院子吧,建得不错嘛!窑洞也经受住了大雨的考验,我们党的宝贵财产安全度过了雨季。下大雨时我担心窑洞出事,看来叶剑英参谋长帮我们选的地址还是有战略眼光的。”接着,任弼时视察了大仓库里的物品,当他看到几箱蜡烛和一些办公用品时,笑着说:“这些办公物品在延安时非常珍贵,只在有外事活动时才用。这些办公用品大部分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和北平军调部买的,运到延安的。为了保证中央办公,你们千辛万苦把它们运到这里来,不容易啊!等以后交通方便了就不这么难了。”当看到仓库边上堆放整齐的百余捆米黄色美制咔叽布时,他说:“可以交给供给部,请他们计算一下够不够党中央机关每人做一套衣服,发给大家穿,这样可以省去保管和运输。”1949年春,中央直属机关每人发了一套米黄色咔叽布单衣。10月1日,中直机关参加开国大典的同志都穿着发的军衣,站在30万群众队伍最前面,接受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窑洞里放的财产大部分是靠秘密企业赚来的钱,还有各中央局上缴的党费(因当时各解放区货币不一致,所以均以黄金、银圆结算),也有些战利品。来到窑洞门口,弼时同志看到窑洞里摆放整齐的大大小小的木箱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特会科同志想打开两个箱子让他看,他不让,他说你们包装得很结实,既有白布缝裹,又有麻绳紧扎,下了一番功夫,每包上都写有名称、件数、重量,标得都很清楚,就不要打开了。你们在极其危险艰苦的条件下,从延安护送党产到西柏坡,把这些珍贵财产完好无损地运到这里,你们为党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把珍贵财产保管得更好、更安全,把它们一直带到北平去。接着,他还为我们介绍了这些珍贵财产的来之不易,他说这些财产都是我党很多同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做生意,有时还被我们自己的同志误解。如有位资历很老的同志被派到国统区为党做生意,被我们自己的同志看到,即向组织报告,说他穿着长袍大褂,戴着礼帽跟大资本家在一起,说他叛变了。由于领导及时制止,才未酿成大祸。还有一些同志缴了特殊党费。抗战初期成立的国民党参政会,我党有7名参政员,国民政府每月给每位参政员发600元至700元法币,这些同志舍不得用,全部缴了党费,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还有一个资格很老的党员,家庭兄弟分家,他分得1万多银圆,一个没留全部缴了党费。这些财产是全党同志共同积累起来的,在关键时起过很大作用,办了很多大事。1946年6月,李先念同志领导的新四军五师6万多人被国民党30多万军队围困在鄂东宣化店一带狭小地区,中央领导指示特会科以最快速度筹备法币、美元,后用飞机空投到五师驻地,才得以解困。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在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胡宗南打了一年仗,还召开了几次会议。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规模比较大,时间长,参加的人数也多,所以中央动用了一点儿这些财产。中央书记处的同志都深知这些财产来之不易,毛主席指示经费开支要尽量节省,一般情况下不能动用。
中午,任弼时夫妇在特会科和同志们共进午餐。本来是安排的任弼时夫妇和赖祖烈三人吃小灶饭,但任弼时同志却要把大、中、小灶的饭菜都摆到桌子上和大家一起吃,桌子摆不下,人多也太挤,于是临时将一个空铁柜放倒在院子里,擦洗干净,铺一块白布,摆上饭菜,任弼时和客人坐小板凳,其他人蹲着吃。大家有说有笑,非常高兴。任弼时说:“早就想跟大家一起吃饭了,可惜没机会。今天和大家一起吃到了大、中、小灶的饭菜真高兴,也知道了同志们的伙食情况。”饭后,任弼时同志稍事休息,和特会科的同志握手告别,勉励大家好好工作。
经过近一年短暂而紧张的工作,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于1949年3月离开西柏坡赴北平建国。由于当时局势动荡,中央书记处特会科没有随中央一同进京,而是于1949年4月初才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主任赖祖烈于1949年2月即前往北平,安排中央进京的选址工作。)当时是用了7辆大卡车。为了安全起见,每辆车上配备机枪一挺,由一个加强连100多人护送。由于道路不好走,当天夜宿石家庄,第二天到了保定,第三天才顺利到达北平。
特会科是党中央在革命困难时期为维持生存而特设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与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起治理国家,中央决定党不再搞贸易和商业活动,并对经营多年的“党产”进行了处理。特别会计科只留下折价出卖所得的款项、党员上交的党费和毛主席的稿费,继续由赖祖烈等五六人管理。主要用于补助党的活动经费、照顾一些老干部的遗属、支付在苏联养病的王明的工资、向苏共对外联络部交过几次(大概两三次)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基金。至于毛主席的稿费,则主要用于资助他的亲戚故旧。后来,特会科被编入中央办公厅,改为“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
1952年我就被派往人民大学学习,1957年毕业,后到山西省档案馆工作,直到1960年回京,在秘书室工作,1992年离休。我曾三次回到西柏坡,第一次是1980年,河北省委组织考察学习;第二次是1990年,适逢特会科成立50周年,为了征集文物资料,重走革命之路;第三次是2002年,特会室组织老同志考察学习。
最后,成老对我说,他希望还能来西柏坡,看看复原后的中央特会科。
【注释】
[1]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成立于1941年9月,主要任务是掌管党中央的特别重要经费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党的重要珍贵财物。由于任务重大、保密性强,自成立以来一直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亲自分管。任弼时去世以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纪委书记朱德接管。后来,为了管理的科学化,中央书记处特会科编入中央办公厅系列,改为“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由杨尚昆直接领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