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欲问边②,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④出汉塞,归雁⑤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⑥,长河⑦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⑧,都护在燕然⑨。
疑难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此诗是作者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使,出使。
②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③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④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⑤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⑥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以北的沙漠。孤烟:一说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⑦长河:黄河。
⑧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⑨都护: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www.zuozong.com)
诗文大意
(我)轻车简从,奉命去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比居延还要远。
就像是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北方的天空。
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显得格外圆。
走到萧关的时候,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告诉我统帅正在燕然前线指挥作战呢。
诗文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文欣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壮丽风光,赞扬了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叙事极为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句点明诗人是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接着就给出了答案——居延。诗人到边塞慰问将士,轻车简从,走了很远的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无论是“征蓬”飞出“汉塞”,还是“归雁”飞入“胡天”,都是以一个天地中渺小的人投入到一个浩瀚无银的大沙漠中去,诗人身临其境,除了感受到大漠的辽远阔达之外,与之俱来的还有一种塞外特有的苍凉之感。
接着刻画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际,在没有风的时候,唯有一道烟直冲天空。黄河在大漠中显得悠远绵长,夕阳西下,落日正圆。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周围的荒凉,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与坚毅之美。诗人用这种白描的方式,把沙漠中特有的奇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这静景之中,一股浓重的寂寥孤寂也扑面而来。辽阔之地,万里无人,只有周边的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唯有横贯其间的黄河,长长地悠远而去,直到天际,给人一种苍茫之感。夕阳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仅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最后两句诗写诗人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这句话从侧面表现出前线紧张的战事,将军在前线指挥,必然是战况正激烈的时候。
诗人极擅写景,在这首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