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贾生的才调及对鬼神知识的状述引起文帝器重

贾生的才调及对鬼神知识的状述引起文帝器重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②,贾生才调③更无伦。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史记·屈贾列传》记载,汉文帝曾经召见贾谊,然而,他询问贾谊的却不是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问的全是关于鬼神的事情。这两句诗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贾生的才调及对鬼神知识的状述引起文帝器重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疑难注释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③才调:才华气质。

④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⑤苍生:百姓。问鬼神: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文大意

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殿的正室召见被逐的贤臣;论贾谊的才华和能力,确实脱俗超群无人能及。(www.zuozong.com)

可惜的是,虽然谈到半夜三更,竟是白白地向前挪动双膝,令人扼腕叹息;文帝询问的都是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诗文名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欣赏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的七言绝句。诗人另辟新径,独具智眼,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任用贤才的痛恨之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史记·屈贾列传》记载,汉文帝曾经召见贾谊,然而,他询问贾谊的却不是什么国计民生的大事,问的全是关于鬼神的事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两句诗滴水不露,未显正题,仅仅用“求”“访”等字眼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诚意。从“访逐臣”可见帝王网罗人才、选贤任能的决心。“才调”二字,与“更无伦”配合,则突出表现了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然而下文却速下直转,“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怜”二字用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委婉地否定了。

看似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峻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一个“虚”字,便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诚恳态度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诗人引而不发,留下悬念,写得精练、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不问苍生问鬼神”紧承“可怜”与“虚”,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之事。这一句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具抑扬吞吐之妙。

这首诗借文帝来讽刺晚唐皇帝崇佛媚道,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